倒还低估了他的学识。若今年八月乡试他下场的话,没准儿人家能考上举人。” 听郭桉将里面的人一通夸,戚昔将目光从孩童身上移到了那穿着青色长衫的年轻夫子身上。 孙文卿…… 眼前一黑,戚昔抿紧唇将盖在眼睛上的手拿下来。他也不看了,拉着燕戡离开学堂。 郭桉匆匆跟上,然后就看见戚昔拧了一下燕戡的腰,偏偏他们大将军还笑得跟花孔雀一样招摇。 啧。 郭桉望天,他为什么要跟过来受这个罪。 那边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了什么,大将军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样子。 郭桉看着走来的人问:“要不要跟孙夫子聊聊?” 戚昔:“不用,书院明面上管的人是你,我去不合适。” 他想着学堂里看到的十四个半大的孩子,问郭桉:“最近有没有家长过来问入学的事?” “有倒是有,不过他们一听说是个没有教过学生的夫子,也都没给准话。可能还在观望。” 戚昔:“学生的笔墨纸砚都是自己买的?” 戚昔忽然变了个话题,郭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纳闷:“是啊,历来不是如此吗?” “笔墨纸砚都不便宜,咱们斜沙城的书生大多在城南书店买的。城里就两家书店,就他家价格公道一点。” “若以书院的名义集体采购,价格会不会更低一点?” 郭桉猛地抬起头,两个眼睛瞪圆。好一会儿,他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念书本就费钱,戚昔想着帮他们能省则省。 且若省钱能吸引一批学子,那更是喜闻乐见的事。 不过若真实施起来,恐怕有点难。 这就相当于后世学校收取学杂费,做得不好,也可能招致学生家长的不信任。 戚昔:“你好好想想再说,我也只是提个意见。成不成,都不要让学生家长寒心。” 戚昔这话一说,郭桉面上的激动退去。他搓着手来回走了走:“是,是要好好想想。” 这边说着,学生下课了。 孙文卿拿着书出来,一眼看见银杏树下的三个人。犹豫了下,他走上前。拱手道:“将军,山长。” 燕戡头稍点:“孙夫子。” 打了招呼,孙文卿没多言,自己离开去休息了。书院就他一个夫子,早晚上课都是他,所以他也累。 戚昔看着人长衫里略微单薄的身形,道:“还是快些找夫子吧,他一人忙不过来。” “在找了,整个斜沙城能来的人我请了个遍。” “那就往斜沙城以外的地方找。他一人教,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身体指定得垮。” “好,我试试。” 这边讨论着,屋里的小孩扒着门或站在窗边往戚昔那边望。 温家姐弟坐在里面的位置,也不看不见外面。 温仲从夫子刚刚讲过的文章里抬头,问他旁边的温嫦:“阿姐,他们在什么?” 温嫦:“不管他们看什么,总没有书好看。” 温仲一笑:“阿姐说得对。” 戚昔注意到那些好奇的小脑袋,也不想多打扰他们。没再多说,他便带着燕戡离开。 “夫郎这下放心了?” “书院惯来是郭桉管着的,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燕戡双手后负,颇为深沉地摇摇头。“口是心非。” 戚昔拉住他的手臂,快步下台阶。“别什么口是心非了,还有事儿要做呢。” 燕戡嘴角一勾,手臂圈住戚昔一提,直接将人在手臂里转了半圈搁在背上。 “燕戡!”戚昔吓了一跳。 “我背着夫郎更快。”不容戚昔反驳,燕戡几下下了台阶。 真是! 戚昔气恼,抱住燕戡脖子张嘴往他后颈一咬。 燕戡闷哼一声,笑道:“夫郎轻点,疼。” 第65章 回程的路上, 燕戡跟戚昔出了一趟东城门看了看修渠的进度,眼见着城门外的广阔田地间多了长长的几道水渠,燕戡心情显然更好了。 戚昔跟他保持着距离, 等看完水渠, 率先离去。 燕戡紧随而上, 小声在戚昔耳边念:“夫郎走那么快做什么, 为夫又不吃人。” “但你吓人。” 燕戡闭嘴,冲着戚昔笑嘻嘻。 戚昔:“别笑。” “为何?” “讨打。” 燕戡委屈。 快步回去, 进了院子之后戚昔问:“大营那边的棉花如何了?” “长得挺好, 不过暂且没看到夫郎说的什么白花。” “还没成熟,自然看不见白花。约莫七月成熟, 八九月秋季的时候采收。” “好, 我记下了。” 棉花没问题戚昔便不多问, 跨进院子的门槛后他道:“前儿我将各家送来给小宝的生辰礼拆了,但是京都那边送来的有些贵重。你要不要瞧瞧?” “既是给小宝的,夫郎收着就是。” 戚昔看着燕戡的侧脸, 目光从他高挺的鼻梁滑到微微翘起的薄唇, 恐怕等他见到了里面的东西就不会这样说了。 小腿高的大木盒子又被搬出来。 燕戡打开,险些被里面的东西闪了眼睛。 他曲指勾出一串金粒子,手指晃动, 拇指大小的金豆豆叮当作响。 “这逗小孩的玩意儿,一猜就是如杉想出来的鬼主意。” “夫郎拿着玩儿。”他抬手挂在戚昔的脖子上, 又仔细打量几下,自顾自点头, “姿容上乘, 绝不比京都那些纨绔少爷差。” 戚昔无奈看他一眼:“重。” 燕戡笑笑,赶忙又将金串子拎起来。他挽在手上盘了盘:“可不就重嘛, 都是金子啊。” 对于一个缺钱的人来说,燕戡需要克制克制才不会将他家奶娃的小金库没收了。 “你看看剩下的吧。” “还有什么?”他回身接连拿出五个巴掌大的木盒子一一摆在桌上。 打开一个,里面是一沓银票。 燕戡仔细数了数,一万两千六百两。“定是祖母给的。” “小宝用不上这么多的银子,夫郎好生收着吧。” 戚昔看着又塞到他手上的银票:“我不缺银子,留着给小宝存着。” 燕戡喉结滚了滚:“夫郎不要那我就先借用一下,如何?” 戚昔嘴角微勾:“又缺钱了?” “为夫我什么时候不缺。” 今年朝廷那边催了百八十遍了,还没给他送粮过来。等夏季一翻,天气一冷,将士们又得采买一批厚实的冬衣。 处处花钱! 戚昔:“随你。” 反正奶娃娃现在是花不到什么银子,而且老太太大手笔,一下子就给这么多,一看就是给燕戡救急的。自家人谁不知道谁。 送礼的是五个人,凑了六个小木盒。 剩余的几个一一打开。有庄子有铺面,一堆零零散散的地契。 “这个该是给夫郎的。”燕戡细细翻看这一堆契书。 戚昔坐在燕戡身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