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8(1 / 1)

不肖子孙发火去。 到底还是太便宜那帮地方豪强了,压得不够狠,才会让他们爬到自己玄孙头上! 还有这些个儒生博士。 汉武帝转过身,眼神在一票儒生博士身上扫了一圈,连带着也没了好感。 这个傻玄孙,朕“独尊儒术”是为了教化百姓,巩固统治,怎么你反过来被他们耍得团团转啊! -------------------- 汉武帝你别急,元成哀平,这才说到第一个呢(望天) 第30章 不过汉武帝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这些儒生博士。 祸害大汉的并不是眼前这一批人,他们在自己手里至少还算是规规矩矩,拿捏得住。 参悟天幕话语中的含义,几十年后的儒生,是地主豪强考取功名而来。 只要能够把对豪强的高压政策延续下去,就不用担心大汉落入这些人手中。 抑制豪强土地兼并的方法有很多种,那个废物玄孙废除的“徙陵”政策是其一,从赋税政策上进行针对,给这些过于富有的“农民”超级加倍,也是一种办法…… 狠心一点,甚至可以封闭他们的上升通道,下令豪强商贾之后,不得察举入仕。 汉武帝雄才大略,一瞬间心中已经有了数种应对之策。 儒生博士们又被汉武帝扫了一眼,个个心里是直打寒战——可别真的和公孙卿那个软虾爬说的一样,汉武帝连儒生们也要清算。 好在汉武帝没有准备把他们一刀切了事。这件事思考起来汉武帝也头疼得很,儒生们总归还算是用起来趁手,倘若火急火燎地扫进垃圾桶里,对时局的稳定也不利。 还是得长远着来。 儒生博士们不敢揣度圣意,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那套俗儒路线已经被汉武帝提前安排了死缓,只是提心吊胆着,你不敢望我我也不敢望你。 【汉元帝的小丑事迹可不止这点儿,他甚至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死要面子害了自己的老师。 这件事真的可以说是荒唐至极,故事的几位主角需要先介绍一下,一边是汉元帝的老师萧望之和周堪,都是朝中重臣,另一边是权倾朝野,深得汉元帝信任的宦官石显,此人经手所有送给汉元帝的政务文件,相当于首席大秘书。 萧望之是一位大汉的忠臣,对石显这种玩弄权术的大奸臣很不满,便针对宦官执政一事向汉元帝提出了不满。 汉元帝正对石显盛宠隆昌呢,当然驳回了老师的建议,石显也更得意起来,睚眦必报的他索性诬告萧望之和周堪,说他们结为党羽,对陛下不忠。他在奏折中写道:“请谒者召致廷尉”。 好一个颠倒黑白,但是真的有用! 汉元帝大笔一挥,直接批了,并且过了一阵子之后,又说自己想要召见这几个人。 明明是他同意将这几位逮捕入狱的,为什么他又会想要召见他们呢?是汉元帝记性不好吗? 不,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石显那一句“请谒者召致廷尉”就是请求逮捕入狱的意思——他压根看不懂这些基础的公文写作用语。 汉元帝这才知道,原来因为自己的乌龙,竟然把自己的两位老师关了这么好些时间!他立刻想要把他们放出来,官复原职。结束这一场闹剧。 石显心眼子是真多,他说,陛下刚刚即位就把几位重臣下狱,本来就不太能服众,现在又轻飘飘地全放出来,岂不是打了陛下的脸?这叫大家怎么看陛下。 汉元帝一琢磨,是这么个道理啊,撤回命令,岂不是很下自己的面子? 他顺着石显的意思,赦免了萧望之的“罪行”,但把他的职务撤销了一部分,至于周堪和刘向,更是直接被变为庶民。 这一场与其说是闹剧,更像是一场荒诞剧,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汉元帝,连奏折都看不明白,还为了自己可怜的面子,把良臣贬为庶民,削去恩师的职位,这是汉室祖辈的悲哀,更是整个汉朝人民的悲哀。 这个大草包直接把稳步上升的大汉热气球扎了个大窟窿,从此之后,大草包生小草包,小草包再生小小草包,连着四代继承人,找不出一个可造之材来。 更可笑的是,这个大草包还几乎每年都要写一篇罪己诏反省自己。 同样是罪己诏,汉武帝写完是真的从各方各面去推进民生,草包帝写起来就像狼来了的童话故事一样,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纯唬人。头两年大家还信以为真,对大汉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写着写着,就把大家伙儿对汉室的信任给败光了。】 “此乃大汉之耻也。”汉武帝嗫嚅着唇,缓缓闭上了眼。 这个玄孙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汉武帝的世界观,他简直想问一问苍天神仙,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存在! 前朝败在二世胡亥手里,他少时读史书,还觉得秦始皇生出这么个废物,秦祚能绵延才怪了呢,幸而自己是个有贤能的皇子,一定不会辜负父辈们的期待。 按天幕说的,这四个草包加起来,只怕是可以和那秦二世分个高下了吧! 【十六年,汉元帝在这个不应属于他的位置上折腾了十六年,终于去世了。 即位的是他的儿子汉成帝刘骜,这位是祖父汉宣帝很看中的一位皇子,他相貌堂堂,少言寡语,乍一看的确一副有才的样子。 可惜,这还是大草包。 草包2.0也是位不理朝政的主子,他整日耽于酒色,放权外戚,使得母亲王太后的亲族——王家,成为了汉朝实际的首席掌权者。 汉成帝其实脑袋比他的父亲汉元帝聪明一些,但是他并不用心于朝政,只是安排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政令,并未深入地研究当朝的弊病所在,更是肆意放权于王家,只顾自己的享乐。 他纵情美色,妻妾成群,还娶了赵飞燕姐妹,但是也不影响他是个哑炮,活了四十五岁,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甚至还有人把汉成帝无后的事情怪在赵飞燕姐妹头上,说是女人乱了他的道心,让他和赵飞燕联手害死自己仅有的子嗣,来保全赵飞燕的荣华富贵。 可怜的女人又成了帝王无能的遮羞布,实质上赵飞燕毒害皇嗣一案,疑点重重,没有任何物证,汉成帝的行为逻辑也说不通,更不用提赵飞燕姐妹和壮大的王家外戚不同,她没有母族的力量可以依靠,也没有被汉成帝赋予实权,想要在深宫中做到这些,本就难如登天。 所以赵飞燕姐妹这桩谋害皇嗣的案子,十有八九也只是权力斗争下的一桩冤案,不过是汉成帝死后,孤立无援的她们被从前的仇人给清算罢了。 王政君王太后十分长寿,享年八十多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太后。她带着王氏家族,一直撑到了西汉的灭亡,在这位太皇太后的见证下,汉哀帝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