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入了他的阵营,也叫年羹尧的声势更胜,毕竟玉格可捏着钱粮辎重。 玉格知晓他的用意,只是也听之任之,年羹尧才是雍正属意接手兵权的人,大局已定,圣心怎可违逆。 玉格官阶不低,尽管年羹尧是新帝信重的大臣,也不必阿谀奉承,只把他当作主帅汇报公务,便是表明态度了。 年羹尧能得雍正重用,也是有本事之人,借着玉格的助力,不过两个月便稳稳的压制住了延信,但要彻底的名正言顺的掌握大军的控制权,还缺一道旨意,一个名分,故二月的时候,年羹尧携玉格回京为康熙帝奔丧。 为先皇奔丧之事不容玩笑,也不容耽搁,再有西北的军情牵挂着,年羹尧带着玉格和二三十轻骑,近乎是一路疾驰回京,这是玉格头一回遭遇急行军,精神和身体都十分疲乏。 到了驿站,只想赶紧躺下,她顾不得关注旁的什么,但她的容貌实在太过,所以并不影响旁人认出她。 “玉大人。”带着几分薄凉的讽刺的声音。 玉格侧头看去,是九阿哥。 九阿哥冷笑一声,看了年羹尧一眼,又看向玉格,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年羹尧好似看不懂九阿哥的脸色,上前笑着请安道:“微臣年羹尧给九爷请安,九爷吉祥,不想在此处碰到了九爷,九爷是要去哪处公干?” 九阿哥并不理会他,只看着玉格道:“十四弟回京,连城门都没能进去,就被老四打发到遵化看守景陵,形同圈禁,八哥倒是得了个总理事务的差事,可身边的人被发落得干干净净,十弟奉旨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灵龛回喀尔喀,如今被困在宣化,进不得退不得,如今,连我,也要被发往西宁了。” 玉格沉默的听完诸位阿哥的近况。 九阿哥又看了年羹尧一眼,嗤笑道:“还是玉大人眼明心亮,八面玲珑,不像我们兄弟一片真心待你,不想竟是瞎了眼,全喂了狗了。” 九阿哥顾自说完,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年羹尧面带微笑,眼神不住在九阿哥和玉格身上打转,笑着劝慰道:“玉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日子长着呢。” 话里意有所指,对九阿哥并没有什么尊重。 玉格勉强笑着同年羹尧告辞,“我累了,就先去休息了。” “嗯,”年羹尧笑着应道:“也是我考虑不周,玉大人是文官,不若我们这些个武官身子粗糙,玉大人快去歇息吧,一会儿饭菜我让人送到玉大人屋里去。” 玉格谢过,“年大人客气了。” “爷,”张满仓替自家爷不平,“爷远在西北,这京城的事儿同爷有什么关系。” 玉格没有说话,心中有些淡淡的怅然,这是她早已知晓的结局,她也一直控制着自己不要投入太多感情,但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还是不免伤感。 驿站这一面不欢而散后,双方朝着背对的方向行进,但此时的玉格没有想到,这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不管玉格和九阿哥心中如何作想,回到京城的年羹尧可谓是春风得意。 雍正皇帝先是加封他为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很绕口的官职,其实也不算官职,而是一种爵位,为公、侯、伯、子、男等封爵下四级世职的第一级,分为三等,叙正三品。① 玉格同样凭借军功,得了个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阖府上下欢喜不已,毕竟爵位不同官职,是可以传给后人的,而年羹尧已是四十五岁了,可玉格如今才不过二十八,往后的前程可想而知。 不过最高兴的还是玉格终于回京了。 五年不见,多尔济和陈氏都苍老了许多,陈氏照例拉着玉格的手不放,多尔济也坐在一旁看着玉格不愿离去。 四姐儿更细心,劝住陈氏道:“玉格一路鞍马劳顿,又刚面圣出来,怕是又饿又累,先叫些吃的来吧。” “对对对,”陈氏连连点头,正要吩咐下去,郡主已经安排人摆好了一桌子的菜,都是玉格在家时惯常爱吃的菜色,玉格移步到偏厅用饭,路过郡主时,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辛苦,多谢。” 郡主眸底的温暖泛开,柔柔一笑,“这都是妾身应当做的。” 陈氏瞧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瞧见自个儿儿子眉间的疲惫之色,也不好在这时用这些芝麻小事来烦她。 只是饭后,玉格也没工夫和她多说,和崔先生一起进了书房,虽说常有书信往来,但也有很多事情是不便在信里多说的。 “听说十阿哥被困在了宣化?” 崔先生点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京拜祭先皇梓宫,病卒,皇上故命十阿哥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灵龛返回喀尔喀,十阿哥称病不愿前去,后来又称皇上有旨意召回他,如今停留宣化,进退不得,兵部已经上了折子弹劾他,皇上命、命八阿哥廉亲王议他的罪。” 玉格一时无言,让八阿哥定十阿哥的罪,这不可谓不毒了。 崔先生叹息,“廉亲王如今、烈火烹油,稍有不慎,便是烈火焚身。” 说完京中的变故,崔先生又问,“七爷进宫面圣,情况如何。” 玉格是同年羹尧一起单独面见的雍正,雍正问过西北的情况后,对他们嘉奖了几句,便打发了玉格先行下去。 好似并没有什么异常。 崔先生却有些担心,“七爷和廉亲王等人关系亲近,又和十四阿哥一同在西北共事了五年,皇上。”皇上瞧着不像是不记仇的大度性子。 “唉,如今尘埃已落定,七爷也不必再远远避开,如今当务之急是得到皇上的信任,西北那边的差事,七爷看……” 玉格点点头,“我也打算把那边的差事交出去,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机会,贸贸然请辞,怕皇上认为我心有不平,不愿为他效力。” 崔先生点头,“七爷考虑得是,七爷心里有主意就成。” “还有一件,”崔先生道:“京中不知何时传出谣言,言先皇属意的储君乃是十四阿哥,是、当今篡改了遗召,百姓愚昧,信者众多,皇上对十四阿哥忌讳得很。” 崔先生有些难以启齿,“十四阿哥那处……七爷还是要避讳着些。” 到底是五年,不是五天、五个月,崔先生也担心玉格心有不忍,招来当今的厌弃。 崔先生这么一想,越发担忧,连他都有如此怀疑,更遑论皇上了。 玉格垂眸不语,她确实不忍,但这不是主因,若是连她都落井下石,避而远之,焉知,十四阿哥不会将她的身份告诉旁人。 再者,玉格道:“我同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的交情,皇上早就知晓,若是十四阿哥一失势,我便撇清关系,如此薄情寡义,怕是皇上心里也会芥蒂。” 崔先生还欲再劝,玉格抬手止住,“先生放心,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