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的威力,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交税的时候,从作坊里买布交税。 作坊的生产方式,让布价大跌,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就算是高产粮种,也要仔细耕耘,才能有收获。 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粮食上面不能疏忽。 “只要朝廷有钱,想要粮食,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说道:“格局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嘛。” “可农业是根本。”郭凡忍不住反驳,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郭凡就没再多劝。 【那是以前。现在工业和农业并驾齐驱,粮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朝廷对外征战,保护百姓,百姓交税,供养朝廷。郭凡所接触的,一直是这个模式,还没跳出这个圈来。】 【对这样的人,说再多都没用,他看一遍自己就懂了。】 因为今年免税,各郡县的官员,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 秋收刚过,衙门的胥吏就四处奔走,通知各乡百姓,“今年朝廷免税收税,家中要是有余粮,可卖给县衙,稻子二十钱一石,豆子红薯的价格也不低……” 各郡的地理条件不同,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也不同,而且朝廷定的价格,不高不低,算是给百姓兜个底。 若是商贾给的价钱高,百姓就可以把粮食卖给商贾,若是价格低了,百姓大可以卖给朝廷。 朝廷都表态了,当地的商贾也识趣,在价格上,都与朝廷持平,或者略高一些。 “今年的收成好,又不用交税,家中的粮食,可要卖给城中商贾?要卖的话,是现在卖,还是等过阵子粮价高了再卖?” “等明年新粮下来,陈粮就要跌价了。” “那就留一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卖。” 乡里许多夫妻都在偷偷商议,怎么处置家中的余粮。 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 以前他们也就刚刚填饱肚子,哪敢奢望家中的粮食能卖钱,不饿死人,他们就已经觉得庆幸了。 想到各国贵族爱囤钱的尿性,郑小白未雨绸缪,提前备好了大量的金银铜钱。 “普通百姓家的粮食产量也不高,这些钱够他们换了。” 乡里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背着粮食来城中换钱,换来的钱还没踹热,就又花了出去。 “家中的铁犁该换了,镰刀也没有坊市中的好,这个得买,牛也该买,再买个板车……” “别人家中都在用铁锅,我家也该用上了。” “布价相较往年便宜了这么多,家里人苦了一年,有钱了也该换件新衣服。” “纸笔也该买一些,家里的小孩在识字,万一以后出息了呢。” 乡里的人背着粮食进城,然后又背着大包小包的零碎玩意儿回家。 铁器、布匹、纸笔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官府在经营,官府在买粮食上花出去的钱,又在其他东西上挣了回来。 郑小白翻着账本一合计,“怎么咱们还赚了呢?他们这是一分钱都没带回家,全在城里花干净了啊。” 第207章 完结章 普通百姓就算要在家里囤货, 也只会囤粮食、布匹、刀具这种实在的东西,银钱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要往后排。 之前郑小白担心大家卖的粮食太多, 当地没那么多银钱收购, 如今却担心大家舍不得卖粮食。 “粮食嘛, 留个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了,家中的粮食留太多,到了明年就是陈粮,庶民这个时候再卖粮, 是要吃亏的。”郑小白嘟囔着说道:“早该和百姓们把这利弊说清楚的。” “乡民知道其中厉害, 我看他们家中不止留了今年的口粮, 还给明年预备了一些, 谨慎着呢。” 郑小白瞄了下属一眼, 嫌弃的说道:“我的意思是不该这么谨慎。除非明年这天下各处都受灾, 否则凭朝廷的实力, 哪怕当地百姓明年的收成不好,也不会挨饿。” 百姓卖掉的粮食, 最后都会收归到国库里去, 又不会凭空消失, 要是情况不对, 朝廷自会调粮来救援。 他所在这十城,和永安城已经有水泥路连接,运粮更加方便, 有朝廷帮忙,哪怕受灾, 粮价也不会暴涨。 为了让百姓能安心卖粮, 安心花钱, 郑小白眼珠子一转,对下属吩咐道:“去年挨着卫国那片地方有旱灾的事,许多百姓都还不知道,让去乡下的衙役,多替朝廷宣传宣传,让他们看看,如今的朝廷,是如何救灾的。” “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以前朝廷没那个实力,当地的百姓遇上天灾,就只能自生自灭,朝廷唯一能做的,就是开放山林,让大家能进山打猎果腹,然后再提供明年的粮种,剩下的朝廷就撒手不管。 现在粮食的产量高了,国库丰盈,要是有什么地方受灾,姜蓁都会很大气的赈灾,免费给当地百姓发放一批粮食,助他们度过最困难的时候。 姜蓁本就得民心,再被当地的官员这么一宣传,大家对她就更信任了。 “跟着皇上,家中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今年家中都有余粮,明年应该只会更好。” “到了明年,陈粮卖不上价,倒不如现在多卖点粮食,换有用的东西回来。今年陛下称帝,府衙的那些作坊,都在降价,明年可就没这个机会。” “那就再卖点粮食?” “卖!” 朝廷给了大家足够的信心,让他们不用担心明年,所以大家回头清点了一下自家的粮食,又卖出去一批,换成了其他东西。 不管是盐铁还是纸笔,这种垄断的生意,哪怕降价卖,利润还是很高,无论怎么算,府衙都是赚的。 “各郡县作坊都在打折,这是不把百姓的荷包掏干净不罢休啊。”郭凡看到这情况,忍不住咋舌,嫌弃道:“他们这是只顾着今年的生意,不想做明年的了。” “明年若是不免税,百姓家中可没有余粮。想让他们花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治粟内史反驳道。 免税的事难得,作坊降价的事情更难得,这两者重合,才激发了百姓最大的购买力。 这次百姓的消费能力,属实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大家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有条件吃香的喝辣的,谁愿意受苦,就算是庶民,也想穿好一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饭食。】 【虽然普通百姓兜里的钱少,但他们的体量太大,消费起来,比贵族还强。潜力巨大啊。】 天下的财富,一直聚集在贵族手中,姜蓁攻下四国之后,这形势才算是重新洗牌。 除了姜国以前老牌的贵族还能拥有大片的土地,另外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