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郑王主动来投,但他的封地最多也只能五座城。” 【郑国使者的眼神很受伤,好像在谴责阿蓁,三十七度的嘴,怎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 【不过郑王忽然投降,确实是咱们没想到的,咱们都还没出兵打郑国呢,郑王也太自觉了。】 【我也以为郑王还能再苟两年的。】 郑王忽如其来的投降,根本就不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现在正是姜国修生养息的阶段,郑国暂时也是安全的,谁能想到郑王居然会在这样的时机投降。 连姜蓁都以为,要兵临城下,才能让对方服软,更别说朝中其他大臣。 就连姜大头也忍不住嘀咕,“郑国终究是不比当年,想当初,郑国文人云集,郑王也傲得不行,如今,啧……” 从竹纸出现的那一刻起,郑国就开始衰败。 这么多年过去,郑国已经彻底没了和姜国争斗的资本。 甚至连投降,郑国使者都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勇气,在姜蓁说出五座城的时候,使者也只能无奈的回道:“王上,十五座城,真的不能再低。这是我出发之前,我王交代给我的底线。” 见姜蓁沉着脸不说话,使者赶紧说道:“王上,郑国可是有两百多座城池的,你只需要付出十五座城的代价,不用动兵戈,就能白得,何乐而不为呢。” “黑壮将军替我攻下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宋国一役,凭她的军功,也只得了五座城的封地,就算加上屠野将军,牧将军等人的封赏,一共也没有超过十五座城。”姜蓁淡定的陈述事实。 “王上,您大动兵戈,终究是劳民伤财,大军出动的粮草,抵得上十五座城五六十年的产出,这么算起来,还是不出兵更划算。” 【瞧这话说的,我们当然知道更划算了,要不然谁有这闲工夫跟你瞎扯。】 【郑王都已经主动投降,心态肯定早就已经崩了,十五座城,绝对不是他的底线,还可以再往下压一压。】 讨价还价嘛,没有谁一开始就拿出自己底牌的。 虽然十五座城换两百城很换算,但姜蓁还是挑剔道:“我姜国实力雄厚,出兵的粮草并不会成为姜国的负担。而且你觉得郑国很难攻下吗?” 这话把使者都问得沉默了,宋国都那么好打,他们郑国就更好打了,打到最后,郑王还是会投降。 “与其把这十五城给郑王,我还不如拿这十五座城封赏下属,毕竟他们才是我的拥趸,赐他们封地,我不心疼。可要是给郑王十五座城,光是想想,我都心疼得不行。” 姜蓁一边说,一边捂住胸口,提前心疼了起来,看得使者心里发紧。 “王上,五座城是真的不行。” “这样吧,八座城,不能更多了,而且这八座城不能挨在一起。”打压完对方的气势之后,姜蓁才报出了自己的最终底价。 就算现在的君侯对封地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但那么大一片封地挨在一起,也很容易出事。 姜蓁给功臣赏赐封地的时候,也格外注意此事。 相比起宋王只得到一个贫瘠小县的结果,郑王得到的已经是很圆满的结果了。 可使者还是想再挣扎一下, “封地相隔太远,不好管理,若是要把封地零散分开,那至少得十座城。” “你多虑了,姜国的君侯,都不用去管封地,朝廷会帮他们指派官员,君侯只用拿钱就好。”姜蓁笑呵呵的回道。 看使者还想张嘴找借口,姜蓁一锤定音道:“就八座城,如果郑国不能接受,那就直接打,反正我姜国是不怕打仗的,还有那么多将军等着军功封侯呢。” 使者觑了一眼姜蓁的脸色,犹豫了半晌,说道:“我得派人去回郑国和王上商议。” “行,等商议出结果了,你再来见我。” 举国投降的事,哪能一下子就敲定呢,姜蓁有的是耐心。 【看使者的微表情,八座城好像都还不是郑王底线的样子,商量什么的,估计就是做个样子。】 【全靠同行衬托吧。宋王混得那么惨,郑王哪还敢提什么太高的要求。他要真坚持到最后,说不定也会和宋王一样,众叛亲离。】 【郑王诚意是够的,提前投降了,咱们也不能太小气,还有齐国和卫国看着呢。】 有郑王衬托,连齐柔都显得没那么知情识趣了,姜蓁忍不住说道:“姜国的兵马是借出去了,就是不知道齐柔投降会有什么条件。” 【郑王什么要求也没提,才换到八座城,齐柔最多六座,另外两座,就当是咱们出兵的军费了。】 【话说郑王提前投降,是不是不想出战争损失费和军费?】 【很有可能。等咱们真的出兵,郑王的小金库绝对保不住。】 【上次蓝河卫掏宋王的陵墓,已经让大家都有警惕心理,郑王他们藏钱,肯定藏得严严实实,不会被咱们发现的。】 蓝河卫再厉害,也做不到掘地三尺。 与其如此,姜蓁还不如大度一点,任由他们自己处理金银。 可粮食和武器,姜蓁是需要全盘接手的。 姜蓁和郑王你来我往的书信沟通了两回,姜蓁直接启用安插在郑国的间谍,两边飞鸽传书,加快沟通速度。 郑王想要的那八城里面,包含了郑国的都邑,因为他想护着郑国的宗庙,也想护着都邑周边的百姓。 这群百姓,世代接受王室的恩泽,是最忠心的那批人。 但笼络人心什么的,姜蓁最擅长不过了,没有什么能比得过热腾腾的米饭、暖呼呼的棉衣,用不了几年,哪怕是郑国都邑的百姓,也会倒戈。 处于对姜国的自信,姜蓁同意的郑王的请求,但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要郑国都邑做封地可以,但你以后只能住在姜国都邑。” 自信归自信,但该防还是得防。 郑王现在本来就什么造反的心思,也没纠结多久,很快就同意姜蓁的请求。 等双方暗戳戳的把所有事情都商量好,郑王才重开早朝,和所有大臣说了投降的事。 不出郑王所料,他投降,无人反对。 甚至连他这个月不上早朝的事,大家也都能够理解了,国家都快变成别人的了,还上什么早朝,没乱来就已经郑王的操守好了。 通知完国内的大臣,郑国就声势浩大的举国投降,隆重的派人送来真正的盖了大印的降书,然后打开城门,等姜国来接手。 两国的重臣都互相拉扯快一个月,对这个结果十分淡定,可外人却都被惊掉了下巴。 “不是吧,郑国哎,居然就这么降了?” “真降了,我怎么就不敢相信呢。” “这有什么不敢相信的,看来姜国这次是真的要动用九卿之礼了。” 齐柔此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