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话,城内大部分的百姓,脸都白了,对宋国军队除了厌恶,还有恐惧。 “这宋国军队真不是个东西,也不怕恶灵缠身,死无葬身之地……” 托宋国和姜国两国间谍的宣传,说到屠城,城中百姓就都有画面了。 满是断臂残肢的街道,墙壁上被喷溅的鲜血,城中烧了两天两夜的尸体…… 而现在,他们也要面对未来生死的选择。 城中有一半的百姓高呼血战,还有一半的百姓静默无声。 但百姓的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守城官员和将领的选择,庶民就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城中的兵力不够,打不过宋军。” “就算打不过,守城几日等援军也不行吗?” “若是援军三日之后还不来,城池被攻破,城中百姓就只能被屠杀。城中百姓何其无辜。” “不单是城中庶民,守城官员也不会有好结果。上梨侯的结果是五马分尸,听说死前还在恐惧哀嚎。” 城中的官员们讨论了一整天,终于在傍晚时分,开城投降,迎宋军进城。 看着宋国军队耀武扬威的进城,诸多郑国百姓都敢怒不敢言。 这样的战报传到朝廷,气得郑王忍不住摔了一堆奏折。 “个个都是是我郑国的好臣子!就这么不战而降了!” “王上息怒。”一众大臣赶紧上前安慰。 郑国如今会有这个结果,还真不是这任郑王的错,全赖上一任郑王乱来,在官员的任免上过于随性,导致郑国官员水平参差不齐。 不像姜国,有年底考核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下限在那儿摆着的。 郑王深吸一口气,平复好心情,冷冷的说道:“宋国屠杀我郑国百姓,此仇不能不报,再征兵十万,这次我一定要给宋王一个教训。” “那上梨侯葬礼的规格?”宗正试探着说道:“此战虽然是因为他的私心而起,但他毕竟也是为了郑国而亡。” 上梨侯的死亡,郑王也有一定的干系,闻言大度说道:“算了,就不追究了,给他保留死后的体面。” 因为宋国屠上梨郡的事情,引起了郑国人的众怒,郑国新一轮的征兵,进行得十分顺利。 “宋郑两国扩大战局了。”姜国的大臣们都发出了吃瓜的声音。 “可惜,齐国和卫国都没动静,看来是不准备掺和了。” “去年冬天闹雪灾,胡人南下劫掠,和卫国干了一场,卫国估计是忙着修生养息。齐国出嫁的贵女众多,拉关系搞外交是一把好手,战斗力是真不行,可能既不敢帮郑国也不敢帮宋国……” 齐国自己的实力不强,但齐国嫁出去的公主们,都还有点能耐,姜大头的嫡母和正妻都是齐国公主,十年前,姜大头也只能听他嫡母的话行事。 有姜国一边拱火,一边龇着大牙看热闹,郑国和宋国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有人给我府上送了大批财物,让我劝你借此机会对宋国出手。”郭凡偷偷向姜蓁打小报告。 姜蓁嗤笑一声,“我这不是已经对宋国出手了吗?” “人家的意思是想让你开炮。”郭凡笑嘻嘻的说道:“来人虽然是郑国人,但那一开口就打打杀杀的样子,我看像是卫国派来的。” 【哎哟喂~咱们指望卫国和齐国去蹚浑水,卫齐两国却想拉咱们下水。】 【估计是想借宋国来消耗姜国。一个个的都有八百个心眼子。】 【郑宋两国交战,除了咱们姜国拱火,其他两国估计也没憋什么好屁。】 “这次那个说客送的礼物我还挺喜欢的,就收了。我看那说客阔气得很,估计不单单只会给我送礼。” 郭凡正说着呢,卫婵就插话道:“我也收到了一座红珊瑚。” “啧~还真是下了血本啊。”姜蓁一脸可惜的说道:“送再多的礼也是肉包子打狗,没什么用。” 姜国的诸位大臣收礼归收礼,但会帮忙办事的,一个都没有。 大家早朝上讨论的全是姜国的内政,一个都没提攻打宋国的事。 甚至收过礼的治粟内史还说道:“姜国如今的存粮虽多,但还不够保险,就算想出兵,至少也要等秋收过了再说。” 姜蓁也是这么认为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姜国的基础还不够,还需要再攒一攒,至少不能影响今年秋收。 不过等到秋收的时候,宋国也和郑国打完了,宋国从郑国身上咬了一大块肉下来,现在正在修养身息。 就在大家以为战事停歇的时候,姜蓁却没按常理出牌,直接出兵宋国。 以大炮开门,出其不意之下,连攻二十城。 “不许动城中的庶民和奴隶,贵族敢带兵反抗就抓起来做俘虏……”黒壮熟练的叮嘱麾下兵卒。 收缴了城中贵族的财富还不算,黒壮还把府衙中的土地和户籍册子烧了,重新给庶民奴隶划分土地,动作格外迅速。 速度不快不行,宋国马上就要组织人马打回来了,不止宋国,可能卫国和齐国此时也在召集兵马。 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姜国壮大。 倒是郑国,此次很有可能会冷眼旁观。 第172章 服软 姜国忽然出兵, 属实打了宋国一个措手不及。 “之前姜国和郑国结盟,雷声大雨点小,基本没怎么出力, 怎么如今郑国退出, 姜国反倒又冒头了。”宋国右相奇怪的说道:“若是姜国和郑国一起动手, 我宋国才是真的腹背受敌。如今这算什么?” 就算宋国刚跟郑国打完一场,有些虚弱,但这情况再怎么也比以一敌二的好。宋王也有些想不通。 “我听闻姜国的几条重要国道,已经全部修好, 姜王之前不动手, 可能就是受国内情况拖累。”左相猜测。 姜蓁动手, 可不会看别人如何, 只看自己方便。 把路修好, 又挨到了秋收, 在姜蓁看来就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宋国对姜国的实力有数, 一对一,肯定打不过, 所以他们没有一丝犹豫, 立刻派使者去另外三国摇人。 卫国和齐国本就不想看姜国做大, 宋王一开口, 他们就准备联合起来,打压姜国。 就郑国,完全不松口, 甚至还幸灾乐祸了起来,“姜国把你宋国吞并了才好, 指望我出兵, 没门。” 姜蓁故意选在这个时候出兵, 就是猜到郑国会冷眼旁观,到时候打起来,能少一个强敌。 各国之间打打杀杀的,旧仇数不胜数,只有趁这个仇还新鲜热乎,郑王才会真的撒手。 要不然过几年,这俩又能黏黏糊糊的勾搭在一块。 一旦开启战争,姜国朝廷运转速度立马加快,大批的粮食从仓库运往前线。 “今年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