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修水泥路,最先考虑的就是战略意义。姜国最先修的是通往大峰郡和长宁郡的路,郑国和宋国也是一样,最先修建的都是通往要塞的路。 因为各国的财力不同,水泥路修得断断续续的,可这也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少了一点迷路的困扰。 听着这群故人诉说如今郑国的处境,郑小白忍不住呲了呲牙,问道:“不会你们全都来了吧?” “对啊,我们是第一批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呢。” 他当初虽然就只是一个县令,但好歹是科举出身,掌管的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县,有三万多人口。 这要是都来了,他哪里管得了,他如今都还住在监狱里呢! 想到这个,郑小白就忍不住头疼,说道:“你们人太多了,我家里住不下,你们以后若是想在姜国讨生活,我就带你们去行人署安置,让行人署把你们分配至各县,如何?” 老家来的乡民,不识字,更不会行商,就只会种地。户籍又都是郑国的,留在都邑根本就没办法讨生活。 “听大人的安排就是了。” 大家对郑小白都非常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郑小白坑人,毕竟大家以前可是过命的交情。 有事情要办,郑小白也不糊水泥了,把东西放在角落,就直接走人,旁边的守卫拿眼神瞭了他一眼,根本就不管。 都知道郑小白是来借姜国的监狱避风头的,根本就不会跑,所以他这个牢坐得也十分自由。 “要不是为了我们,大人也不会遭这个罪。” “这算什么遭罪,我这次可是大大的出名了。”郑小白不在乎的说道:“就凭我现在这名望,说不定姜王过段时间就要重用我了。” 被郑王停职的其他官员,回姜国之后,就被卫国人挖走了,郑小白却没人挖。 各国君王就算心胸再宽广,也会忌讳他这种会带着百姓造反的官员。 郑小白会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抚这群来找他的乡民。 “你们这一批有六百多人,肯定会被行人署打散安置,也可能会被安置到偏远一点的区县。但如今姜国再偏的县,也比咱们的老家日子好过。每个县都有医官、农官,还有新粮种……” “大人,我们都知道,我们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合着你们不是奔着我来的?”郑小白故作严肃的嗔怪,心里的压力却消失了一大半。 一群人憨笑着解释道:“若是您不在姜国,姜国再好,我们也是不来的。” 郑小白悄悄的红了眼眶,掩饰的说道:“你们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官员的。姜国的官员年底都有考核,做得都还挺不错的。那个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我曾经做得有多好了。” 郑小白有一百多个同学被姜蓁挑中,安排了实习,他却是被剩下的。 这群来投奔的乡民,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弯弯绕绕,直白的夸道:“你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县令了。咱们老家如今的那群县官,不说也罢,若不是我们跑得快,又有之前造反积累的家底,怕是要饿死病死在家里。” “是啊,不止咱们县,隔壁县也死了许多人,还有医者怀疑是瘟疫呢。” 战乱、天灾、疾病,是导致这个时代百姓死亡的几大原因。 听到瘟疫这个词,郑小白心中警铃大作,脑海中瞬间想起了大学里的重点防疫课程,紧张的问道:“你们的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吧?算了,咱们先别去行人署了,先去医馆看看再说吧。” “大人您太小心了,我们身体好着呢,瘟疫不是咱们县的。咱们都跑到姜国来了,哪还有什么瘟疫。” 第163章 郑王头疼 虽然这群老家来的人声音洪亮, 体格健壮,但郑小白还是有些担心,直接把人领去了医馆。 医者倒是很淡定, 安慰道:“要真有问题, 他们早就死在路上了, 可挨不到来姜国找你。不过小心无大错,他们之中,要是有谁身体不舒服,就赶紧送到医馆来。” 听到医者这么说, 郑小白的表情轻松了起来, 跟医者道完谢之后, 就赶紧带着乡民去行人署安置。 “大人您放心, 一听说隔壁县出事, 我们就赶紧跑了, 一刻都不敢久留, 这路上我们没有一个发病的。而且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宋国和姜国的疫所, 都没什么动静, 肯定没事。” 瘟疫这玩意儿不是只有官员和君侯知道害怕, 普通庶民也怕得很。 因为医疗条件所限, 各国处理瘟疫的方式,和处理各种天灾的方式差不多,基本不会救灾, 只会控制影响。 哪个地方出现了瘟疫,就直接把那片地方封锁。瘟疫还来不及扩散, 就会被掐灭在当地。 这样的情况隔十来年就会发生。 那种传染能力极强的瘟疫, 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偶然出现一次。 郑王自觉心里有底, 也没把事情闹大,默默的就把出现疫病的地方封锁了,周边的百姓只能隐隐约约听到点风声。 此事郑小白才刚知道,但姜蓁他们却是早就知道了,宋国更是加大了对郑国商队的检查力度,遇上不对劲的人,直接抓去疫所隔离。 【古人的经验很真是不可小觑。以前没有大量的医者,更没有医院,却有疫所来隔离病人。】 【有疫所隔离又怎样?隔离了又不救治,被关进去的人只有等死。】 【这个时代的医学都还在探索阶段,想救也没办法救。只能舍弃一小批人,保护另外那一群没生病的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谁都不想当那个被舍弃的人。 郑王的宫里听到疫区有人想跑的时候,直接冷酷的吩咐道:“被抓住的人全都杀了,以儆效尤。各大路口,山间小道,全都加派人手。” 在这样的时候,哪怕是贵族,也没什么特权了,难得的被一视同仁了起来。 封锁疫区只是郑王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向姜蓁求医求药。 姜国医者以前就有名,被姜蓁发扬光大之后,名气就更大了。 【拿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和粮食来换青霉药,可见郑王真的怕死。】 【府里的青霉药虽然控制严格,但凭各国君王的手段,家里应该都有点存货吧?怎么又过来求了?】 【青霉素药在大家的眼里是保命的神药,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由于郑王给的太多,姜蓁也没办法矜持,干脆直接的卖了十人份的青霉药出去。 青霉药是死物,能由着姜蓁安排,但医者就不太好办了。 姜蓁也做不出强人所难的事情,直接把留在都邑的医者叫到跟前来询问了一番。 “郑王派人来求医求药的事情,我想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可有愿意去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