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 分卷阅读1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5(1 / 1)

该说的都说了,郑王不听,右相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对弟子们说道:“听说姜国那边又出了许多新的学问,我要去姜国投奔好友。郑国眼下很快就会乱起来,你们以后若是想离开,可以到姜国来找我。” 右相的预测十分准确,他刚离开郑国境内,郑国的内斗就浮到了明面上。 一部分君侯和臣子扶持了郑王的亲弟弟,和郑王争夺王位。 郑王只觉得这些磨难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毫不畏惧的迎难而上。 等郑国的情报传到姜蓁这边,姜蓁直接笑出了声,忍不住夸道:“郑王人不错。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是个猛士。” 【下期官报的主题我想好了,就详写姜国曾经变法遇到的困难,给郑王加油打气!标题就叫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还可以叫姜国变法成功前的九九八十一难。】 【夸张了,夸张了,哪有那么多磨难。有咱们在,姜国的变法还是挺顺的嘛。】 【既然要编那就编个彻底咯,八十一难而已,很好编的。到时候郑王看了,还不得暗自庆幸自家变法顺利。】 【照郑王这个决心,变法成功的日子,指日可待!】 姜蓁王宫里吃着郑国的瓜,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起身准备回寝殿内换衣服,出城迎接姜王。 但她刚换上一身玄色金边的长袍,头发还没绑好,卫蝉就凑过来小声说道:“王上的马车已经离开都邑去大河了?这里还有一封王上给你的信。” “这都到家门口了,父王居然不回来?”姜蓁有些不敢置信的接过姜王给她的信,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哟~跑去看陈冬修大坝去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头看人家治水,也不回家了,多有先贤风范。】 【估计是大头玩疯了,不想回来上班。全年无休的上早朝,这谁受得了。】 【这也不能怪大头,姜国现在最大的事,就是修路和治水,来往的百姓和商贾都说这个,大头能不心动吗?】 姜王原本也是不想去的,但他走到都邑外头的时候,心里就想道:自己下次出宫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既然这次出来了,那就别留什么遗憾。 反正宫里还有姜蓁顶着,姜王走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车轮碾在水泥路上,直奔大河而去。 “父王居然就这么撒手不管了?诸位大臣还等着他明日上早朝呢。”姜蓁一脸无语。 君王出巡,所有的臣子都会密切关注,大家都做好了明日见姜王的准备。 【大头不是想好借口了吗?走完水泥路,深觉陈冬为姜国付出良多,所以去大河见陈冬去了。】 【几天的路程,生生的被大头走了快一个月,大头也是真能磨蹭。】 【话说怎么就没臣子在朝堂上念叨大头呢,那么多年君臣,他们都不想的吗?】 【想啥啊想,大头回来假期就没了,搁你你会想啊。】 朝廷里的大臣不想念姜王,姜王也不想念他们,他在外头待得还真是乐不思蜀。 他顺着运送物资的水泥路,直接走到了陈冬修建大坝的地方,远远的观望了起来。 大河两岸,到处都是人,抬石头的,搬木头的,和水泥的…… “亲眼见到,才发现这工程果然浩大。”姜王忍不住赞叹。 陈冬站在姜王身边,解说道:“正在修建的这个堤,是分水用的,主泄洪、排沙……” “大河水患困扰姜国多年,若是解决此患,陈冬你就是我姜国的大功臣,大河两岸的百姓以后也定会为你立庙祭祀。”姜王感慨的说道。 “就算是谢,他们也都是先谢王上和太女,若没有朝廷在背后支持,我陈冬哪来的能耐治水。”此生心愿快要达成,陈冬的身体虽累,但语气却十分轻快。 “费钱费粮都不怕,只要有效果就行。”姜王夸道:“你组织修建的水泥路,不仅坚固平稳,时间也比预计的用得少,可见是你本事出众。” 陈冬一点也不贪功,说道:“修路的时候,服役的百姓不惜力,全是因为太女能让大家吃饱,否则工期还会往后拖。现如今修建堤坝,不仅服役的百姓干活,大河两岸的老弱妇孺也都来帮忙……” 陈冬伸手给姜王指了指,说道:“那处用独轮车运石头的男女,还有那边正在做饭的老妇……他们都是自愿来帮着干活的,只为家乡不再遭遇洪水。” “民心所向,何愁堤坝不成。”姜王的眼里满是感慨。 第105章 棉花种子 “今年大河又涨了洪水, 不知道埋进去多少尸骨。大河两边的百姓,比谁都希望能快点把这个堤坝修好。”陈冬看向大河的目光,格外深沉, 因为他的亲人, 也葬身在了洪水里。 做君王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给国家强盛呢,无论是暴打四国,还是修路修渠,姜王曾经都梦到过, 但实力不允许。 如今姜王亲眼看着大家众志成城的修建堤坝, 欣慰的拍了拍的陈冬的肩膀, 说道:“辛苦爱卿了。” “做这些事情, 我甘之如饴。不但是我, 服役的百姓也是如此。”陈冬真诚的回道。 秋冬的河水, 冰凉刺骨, 但干活的百姓,却无人推脱, 更无人喊累。 能让百姓做到这个地步的, 除了身上穿的厚厚的棉衣, 每顿可口的饭食, 还有他们那颗坚定的心。 大河两岸的百姓,就没有一个不想治水的,只是他们没有陈冬的本事罢了, 如今他们能参与进修坝里,不仅不觉得辛苦, 还会觉得庆幸。 陈冬同时主持治水和修路两个工程, 感受最明显, 修路的时候,可没有老百姓主动上赶着做白工,但治水却能让全乡的人出动。 哪怕不管饭,他们也愿意来,只为了加快修建堤坝的进度,生怕姜国后面发生什么战事,会耽搁这个堤坝。 老百姓担心的这个问题,陈冬是一点也不操心,姜王和姜蓁没做好准备,哪敢开启这样的大工程。 半途而废才是最亏的。 而且借用姜蓁的话来说,治理大河水患,只是第一步,想要粮食丰收,还得建立更多的水利设施。 陈冬对此心里有数,所以对姜王的态度也不谄媚,“王上,有几处地方,我要去亲自盯着他们施工,免得出什么疏漏。今日风大,王上要不先回房间里歇一歇?” “你忙你的去吧,不用管我。”姜王不在乎的摆了摆手,自顾自的在大河两岸瞎转悠了起来。 在陈冬这儿磨蹭了两天,姜王才意犹未尽坐上马车回都邑,回去之后,姜王还兴奋的和姜蓁询问,“那个滑轮,为何会如此省力,还有那个独轮车……” “大学里的物理书,父王可看过?道理都在这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