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能出个名将,但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人,可以重点培养,自己养成的将军说不定更香。 天还没黑,县尉就已经派人把篝火点上,半个时辰的夺旗游戏,最终还是守方赢了。 【这场夺旗游戏,是我看过最无聊的。】 【军营不大,没多少发挥的余地。既不能上攻城器械,又不能要人命,就是玩而已。】 【都是实在人,阿蓁哪敢让他们玩真的。要不然为了那个旗子,今天地上能躺几十个人,何必呢。】 大家辛苦了一天,姜蓁趁热打铁,吩咐道:“击鼓,集合,公布结果。” 为了记下大家的表现,县尉今天手都写软了,可他捧上去的竹简,姜蓁连看到不看。 心里有点气,但不敢发出来,县尉抿着嘴唇,站在姜蓁身后,支棱着耳朵,听姜蓁到底想提拔谁。 姜蓁连手稿都没准备,直接宣布道:“达到亲卫标准的有:西池里黑壮……定云里孙勇、小山……南春里赵秋……” 底层百姓取名简单,多有重复,姜蓁念名字的时候,把对方的籍贯都一起念了出来。 随着姜蓁念的名字越来越多,县尉的表情就越变越乖巧,心里暗道:公主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怎么不早说,幸好他老实,记录成绩的时候,没搞什么猫腻。 “入选人员一共有四百二十名,出列吧。” 被点名的人,全都激动出列,站到一起。 这批名单里,包含了小半的基层军官,可比起在蓝河县当个小官,他们更乐意去做姜蓁的亲卫。毕竟蓝河县的兵是姜蓁花钱养的,想要怎么处置,还不是她一句话的事。 而且就算不提前途,也还有五十亩地的好处呢。 以后等着他们的是魔鬼训练,所以姜蓁率先把高帽子给他们戴上了,毫不客气而夸奖道:“挺起胸膛来。你们是我从这五千多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勇猛无双。论勇气、毅力、才能、胆识,你们哪一样不比别人强,都给我骄傲一点,……” 这四百二十个人,闻言精神焕发,全都挺直脊背,哪怕又累又饿,也骄傲的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姜蓁满意点头,“这就对了嘛,你们可是我的亲卫,代表的是我的脸面。你们要做到往那儿一战,就让刺客不敢靠近,明白了吗?” “明白!!誓死保卫公主安全!!” 这群新挑出来的亲卫,昂起脑袋,高声呼喝,后面落选的一群人,眼巴巴的看着,就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满脸的羡慕嫉妒恨。 “好了,吃饭去吧,今晚我让大厨给你们准备了烧鸡。明日你们休假一天,后日一早,带着东西到公主府来报道。”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选拔已经完成,大营里的人都去吃饭准备休息,县尉觉得自己差不多也可以退了,退之前,还可以去蹭一顿烧鸡,公主府出品的美食,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就在县尉心神放松的时候,忽然听到姜蓁在叫自己的名字。 “王县尉,这次我抽调了四百多人,许多百将、屯长都要被我带去都邑,军队里的职位,需要好好调整一下。” “属下明白。”王县尉赶紧答应。 姜蓁继续说道:“职位调动我就不当众宣布了。我来说,你提笔记录。提升刘百将为千人,李屯长为百将……” 姜蓁只安排千人、百将、屯长的职位,剩下的职位队伍内自己就能调整。 王县尉写字的手都快变成残影了,才将将跟上姜蓁的速度,姜蓁偶尔还要停顿一下等他。 “都记下了吗?” “臣记下了。”王县尉赶紧点头。 “行。明日一早,就把新的任命发下去。再通知一下县令,找一大块地方,划给我的亲卫做分田。” 吩咐完正经事,姜蓁就带着自己那几百快累瘫的护卫回府,一边走,还忍不住训了几句:“你瞧瞧你们,都是跟在我身边的人,连奴隶兵都比不过……” 独留王县尉站在原地,看着自己抄写的大篇竹简,只觉得烧鸡肉都不香了。有一个能力强到妖孽的大领导,底下的人真的很惶恐啊。 就这样的脑袋,还是被磕过的,失忆了都还有这样的本事,要是没失忆得多难应付。也就是他从来没起过什么歪心思,否则就该睡不着觉了。 姜蓁把学室和部队里的人才,都筛了一遍,很快就把商队的人选挑了出来,凑了两百多人,扔给郭凡训话去。 她自己就跟着陈冬,去郊外的试验田帮忙解决问题。 “公主所说的肥料,我已经对比试过,效果极好,等到明年收获的时候,产量至少涨三成。可这办法,我怕县内的百姓接受不了,以前大家就在地里撒点草木灰而已。” 就算是姜蓁的主意,陈冬弄这些东西,也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设。 猪圈不过就是挨着厕所,就被贵族们觉得恶心嫌弃,觉得吃猪肉是件不体面的事情。 如果用粪肥浇地,陈冬怕整个蓝河县产出的粮食都被人嫌弃。 陈冬担心的东西,在姜蓁看来完全不是事。 猪肉的名声再不好,那也是肉,底层百姓也就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哪有嫌弃的资格。 能不饿肚子,吃上饱饭,谁会介意碗里的麦子是浇过肥料的。她就没听说过要饭还嫌馊的。 “你把这庄子对县内的百姓开放,让大家亲眼看看产量,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跟着做,做的人多了,用粪肥就不会成为一件稀奇的事情。” “是这个道理没错。”陈冬瞄了一眼姜蓁说道:“可我怕影响公主你的名声。” 某些上流人士,编排起人来的时候,嘴格外毒。 因为精盐、馒头、和石磨,姜蓁现在流传的都是美名,万一多出个什么屎尿屁的称号,哪怕姜蓁不在乎这个,陈冬心里也不会好过。 姜蓁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我可不是在乎虚名的人。明日就让县令通知各乡的里长、三老来庄子里参观学习,我亲自跟他们说。” 思考了两秒,姜蓁又补充道:“通知下去,明年谁家的地产量最高,我亲自给他颁发奖赏,若是特别会种地,我还可以让他做官。” 粪肥本就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再加上前面有好处钓着,姜蓁不信他们还会抵触。 土地和粮食是头等大事,第二天接待各乡的三老的时候,姜蓁一点没端架子,仔细的替大家解惑。面对国内的老人,连姜王都得把姿态放平,更别说姜蓁了。 大家虽然震惊于田里用的是粪肥,但有姜蓁和陈冬替他们讲解,又有现实的对比,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等回乡跟其他人讲这事的时候,态度也比较公正,建议乡里有空的人,可以自己到庄子里去看。 就在庄子那边热闹非凡人头窜动的时候,姜蓁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