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不死人的。治灾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当地的百姓逃荒,流失到别国去。若是发生此事,当地的县令、县丞、亭长、乡长都要重罚,以儆效尤。” 姜王不是不明白人口的重要性,但他的处理方式,充满了上位者的冷酷无情。 百姓可以死,但不可以逃荒。 【艾玛,姜大头看着柔柔弱弱的,也是个狠角色啊。】 【姜王看小阿蓁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傻白甜,又慈爱又担忧。】 【姜王这套做法,挺适合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他们没那么多粮食来救灾。和这个时代的贵族相比,小阿蓁确实被我们教得太善良了一点。】 姜蓁眨巴了一下眼睛,善良这点,倒不是直播间的人教的,是前世祖国爸爸培养出来的,每次发生大灾,国家都会安排救助,所以她赈灾的态度才会如此理所当然,谁知道当场被姜王上了一课。 【姜大头就是在放屁,只要改进农具良种,优化种植方法,地里产出的粮食肯定够吃,还有剩余。姜王这种漠视人命的做法,不能学。】 【没错,小阿蓁你可不要学姜王那套,要真是发生水灾,一定要好好救灾,保护蓝河县的百姓,生命是很珍贵的。】 【之前就光想着挣钱了,下回别忘了改进一下蓝河县的农业,民以食为天呢。】 姜蓁现在人小力微,才刚刚跟在姜王身边学习处理政务,根本就影响不了姜王的决定,只能在心中打定主意,蓝河县若是受灾,她肯定不会放着不管。 从姜王那里离开之后,姜蓁回寝宫就赶紧写了一封信,安排了一系列救灾事宜,让护卫抓紧时间送给蓝河县的县令。 若是今年运气好,没有水灾也就罢了。要是运气不好,洪水来了,得了她的信,县令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救治灾民。 送几个穿着蓑衣送信的护卫离开,周胖对姜蓁安慰道:“蓝河县不是新修了大坝吗?公主你别忧心太过。” “就算有大坝,也不代表万无一失,区区大坝,能么能和老天爷抗衡。”姜蓁无奈的回道。 上辈子科技那么发达,一条江河,沿路不知道有多少水利设施,可大洪水一来,照样被淹。 “公主不相信陈冬,又何必废那么多人力物力支持他。”周胖觉得姜蓁头上就顶着人傻钱多四个字。 “我没说大坝没用啊。普通的水灾还是能挡住的。可这水灾的大小,又岂是我们可以估量的。”姜蓁瞥了周胖一眼,站在屋檐下,看着外头豆大的雨珠,问道:“雨下这么大,你就不担心?” 周胖:“我不担心。我家就在都邑附近,水淹不过来。” 姜蓁对周胖翻了个白眼,这就是个光杆司令,和她就没有共同语言。 连着下了两天大雨,天空放晴了一天,雨又开始下,道路泥泞起来之后,信息的来往也变得缓慢。 但好在朝廷的政令,在第一天下大雨的时候,就已经送了出去。 朝廷的反应之所以这么快,全赖负责观察星象的太史。太史说大河前两年都没发洪水,按照规律和今年的天气,今明两年肯定会有水灾。 后头姜王又召了太卜,卜筮的结果也不太好。 现在太宰已经准备好了祭祀用的五牲,就等着姜王祭祀。 祭祀这种事情,哪怕姜蓁再受宠,她也不能走到台前,只能站在旁边默默的围观。 但第一次参与这种盛大的典礼,哪怕姜蓁站在角落,也看得津津有味。 【幸好,姜国现在不讲究人祭,否则我可看不下去。】 【祭祀的这套音乐真好听,录下来了。】 一套祭祀流程走下来,姜蓁光是看着都累,更别说身体不好的姜王,祭祀完成后,姜王都是被姜蓁扶着走的。 回寝殿的路上,姜王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阿蓁你之前在蓝河县,祭大河了吗?” 姜蓁摇了摇头,老实的说道:“没有。” “蓝河县令没有提醒你?不在你封地内的山川可以不祭,但大河对蓝河县如此重要,你该重视的。”姜王皱眉。 姜蓁尴尬的笑了笑,赶紧说道:“下次去蓝河县,我会记得这事的。” 她上次去蓝河县,不止没有祭祀,她还下令,禁制各乡给河神献新娘和童子童女。 县令揣摩了姜蓁的意思,就没有提祭河神的事讨嫌,因为他以前也干过这种事情。 姜王重视祭祀,天下百姓也是,姜蓁觉得自己也不是不能装一装。 【祭神有个什么用,姜王忙活了这么一通,也不见雨停。】 【光是蓝河县祭河神,每年都要死那么多无辜的小孩,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现在不都讲究天命神授吗?祭祀的事情倒是可以利用起来。要是祖宗和神仙都指名让阿蓁当继承人,那就好玩了。】 【你想太美。华人的信仰讲究实用主义。那群想要竞争王位的公子和公孙,可不会就这么认命,只会找理由说是阿蓁作假。虽然咱们本来就是作假。】 祭祀就是个心理安慰剂,除了姜王和大臣,都邑的百姓在这个时候都要拜拜先租,更别说挨着大河的城池和村落。 可就算这样,朝廷还是不断接到水位上涨的消息,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被水淹了。 这个时候,各地的郡守、县令和底层官员都格外紧张,管理不好底下受灾的百姓,让他们到处乱跑,造成动乱,他们也是要杀头的。 幸好现在的山林资源丰富,一村的人团结起来狩猎采集,再加上家里的存粮,勉强也能果腹,可淋雨之后,着凉生病是避不可免的,死亡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不仅如此,水灾过后,姜国还会新增大量的奴隶,现在都邑奴隶的价格,已经开始降了。 姜蓁住在王宫,没法实时知道蓝河县的情况,只能叮嘱周胖,蓝河县送来的信,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她。 这段时间,姜王案头上的竹简,每天都有几十斤。为了帮姜王分忧,姜蓁每天也有十来斤的竹简需要批阅。 不特意叮嘱的话,姜蓁还真怕错过蓝河县的消息。 不用姜蓁提,周胖也很关注蓝河县,一接到信,就赶紧来向姜蓁禀告。 “公主,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县里的大坝拦住了洪水,坏消息是,陈冬他腿摔断了。” 姜蓁不自觉的就提高了音量,“陈冬为什么会摔断腿?” 竹简上的信息简洁,周胖转述的是送信护卫说的话,“前天晚上洪水涨起来了,陈冬不放心,连夜赶去检查大坝。结果洪水倒是拦住了,可陈冬一个脚滑,不止腿摔断了,头还摔了个大包,现在正躺着养伤呢。” 大坝是陈冬组织修起来的,凝聚了他和周围百姓的心血,最担心大坝出问题的就是他,所以白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