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或教育部任职,不想她竟留在了西疆。” 李洵说起此事也不掩赞赏: “她一直就聪明, 也很有魄力。” 身处敌营的时候, 她就能突破那彦图的重重封锁, 铤而走险给他送消息。 那时候虽说是利用了那彦图的宠爱, 可聪慧的女子一旦走出了后宅, 也是能迅速成长,在其他事上大放异彩的。 “我原本打算让她带人做些翻译或戎族语教育类的工作,没想到她的志向不在于此。听伍汲说,她生产前一直没闲着,主动在他身边做助手,想必那时候心里就对自己的前程有规划了。” “殿下,以后西疆也是要建立官制的,难道要任命安和公主做县令?” 西疆目前人口稀少,两万人可不就是占据了一个县么。安和公主带人去安置流民,做的就是县令的工作。 按照一般流程来说,这些管理流民的人,以后都会成为临时的县令。 李洵道:“没错。你把她当一般的县令来考评便是。” 女子的才能,本就不限于教育部与财政部可以施展。 女子原本是可以和男子一样胜任各种官职的。 李舒仪这边趁着西疆尚未建立官制便管理一县,便是为所有女子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 她若做得好,便能给其他有志向的女子树立新的榜样。 事实上李洵也并不觉得她会做得多差。 毕竟以如今的科考制度,很多进士以前也没有任何治理的经验,不也一样可以直接被委派成一地县令么。 说完这事,话题又回到了银矿上。 这银矿既然已经发掘,必然就要开采。 目前矿业都是由工造部管理的,银矿李洵也没打算剥离出来。 但银矿涉及财政,还需要由财政部亲自去监管。 “明婉,你那边也要派人去监管银矿,派得出合适的领头人吗?” 财政部大多数是女子,身体娇弱,像是去北戎这样比较艰苦的环境,一般都派男吏员出差,女吏员大多都是去更稳定繁华的中原城邦。 李明婉在脑海里把财政部的下属们筛了一遍。 这个银矿以后将是郡国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去监管银矿的人,也会手握很大的权柄。 按理说,这等蛮荒之地应该派男吏员去。 但财政部本就是大哥为天下女子所专门开辟的为官门路,若女吏员事事娇弱不如男吏员,一步步让出权柄,要不了多久,这财政部不又成了男吏员的天下了么。 “大哥,我打算派卢文萱去。” “卢文萱?”李洵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林德康提醒道: “第一次吏员选拔考试的女魁首,后来被公主要去财政部了。”说着他脸上露出笑意,“此女可是公主的得力干将啊,去年年末考评也是全优。” 原本当初考试后,李洵记得这卢文萱的名字,林德康还对此女颇为看重,不过后来发现自家殿下见了那卢文萱并无什么特别的表示,他也就把心中的那点心思放下了。 不过,此女后来在官场上的表现,在当时同批次选拔的官吏中,不管男女,都是佼佼者。 李洵也记起来了,卢文萱是商户出身,走南闯北挺有见识。 他问七公主: “那银矿地处蛮荒,卢文萱能胜任吗?女子在安全上总要格外谨慎些,你要问问她的意愿。” 七公主道: “大哥放心,卢文萱是会些拳脚功夫的,自保没问题。再者,不是还有护卫么,以她的手段是肯定辖制得住护卫的,而且她以前也去过好几个北戎部落。这样好的机会,她不会拒绝。您要是没意见,那就定下让她去了?” 李洵看得出来,妹妹很想为卢文萱这个心腹爱将争取到这次的差事。 听两人的说法,这卢文萱能力很强,也很有上进心不畏艰险,派她去倒也可以。 “好吧,既然你们都觉得没问题,那财政部就派卢文萱去主事。” * 李洵这边发掘了新的银矿,经费充足,京城的嘉佑帝却没这么好运。 大启的土地上银矿极少,能找到的都找了,如今产量很低,对一个庞然大国的财政很难起到太大的改善作用。 清河一线的士兵们对李洵麾下大军畏之如虎,在经历过燕山关叛逃后,他便坚定了决心要重新招兵,并且进行封闭式训练。 去年他便陆续征召了三十万士兵。 为了这三十万人,嘉佑帝可谓煞费苦心。 他也意识到了精兵必须要砸重金来养,在国库与百姓们都被给戎族联军的赔款掏空后,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各地的富商身上。 江南富商首当其冲,紧接着便是醴河平原的富商大贾。 这一年多来,自从江南首富被查办抄家后,江南与醴河平原每过两三个月就有富商遭殃。 好像一夕之间,针对商人的管控就变得十分严厉了。 一抄家,基本上就是杀得人头滚滚,好些的也是全家流放,叫商人们心惊胆战。 为了自保,不少商人只能更加紧密地依靠自己曾经投靠的靠山,给出更多的孝敬与分红,为保住身家性命殚精竭虑。 因为对商人严查的风气,连中小商人们的日子也变得很不好过。 大商人有来头不小的靠山,官府不好过分盘剥,中小商人们可没有。 这一年多里,中小商人们要交的苛捐杂税猛增,倒是当地官员们,荷包越来越鼓了。 许多人心中甚至生出了渡江去慎郡王治下的想法。 他们和慎郡王治下的商人是有过来往的,深知慎郡王治下的吏治有多清明。 司法部的岑大人是个出了名的清官,纠察那些试图压榨商人百姓的的贪官毫不手软。遇到压榨,可以直接去司法部检举,到时候那些胆子大敢伸手的贪官很快就会下狱。 想归想,绝大多数人还是舍不得自己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 毕竟若是渡江去对岸,以后就无法在江南或醴河平原做生意了,拿不到这些地方的货源,还会丢失这一片繁华富庶又广袤的市场。 慎郡王那边,也就一个肃城勉强能与江南相比,其他地方还是差太远了。 水太浅的地方终究是养不起太多鱼啊。 于是,众商贾只能一边忍受着官府更加沉重的盘剥,一边在心中暗自期盼慎郡王早日登基。 哪怕不登基,早点从对岸打过来也好啊。 只要江南和醴河平原能归慎郡王管辖,他们的处境就能很快改善,为此他们甚至愿意冒着风险,暗中给慎郡王的军队提供帮助。 偏偏如今是一点都没有要进攻的意思,可把人给急死了。 嘉佑帝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他知道大商人们身后必然有朝廷的势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