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 分卷阅读35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58(1 / 1)

伴随鞭子的还有不给饭吃,这异族的饭菜实在太香太美味,间隔两三天还能吃到羊肉,若是错过了那一天的饮食,可实在是亏大了。 亲眼见证着这些人的变化,宋世明啧啧称奇,对着李洵拍马屁: “这世上就没有郡王训不出来的兵!” 李洵却笑着问他: “本王训这些人的时候,你也在身边跟着,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宋世明心中一紧,郡王这是在考校他啊。 不过,宋世明若不是一个爱动脑子有能力的人,最初的护卫营三千人,也不可能是他来做这格桑堡守将。 他手下如今虽然只有六千人,但凡郡王的兵力更充足一些,迟早都会扩充到一万人,那就是真正的一军将领。 他在升任的过程中也是带过不少新兵的,只是那些新兵一开始不像这些沙国奴隶一样愚蠢懒惰,那时候他是照着军营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训练新兵。 如今又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自然也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回郡王,属下以为,所有的办法,都无外乎奖惩二字。好的行为要奖励,坏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地惩罚,多来几次,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规矩都铭刻在心里。” 李洵满意地点头: “说得不错。用奖励来强化好的行为,用惩罚弱化坏的行为,这个办法,连猪狗牛马都是能训出来的,何况是更聪明的人。” “以后再带回来新的沙国奴隶,都由你来训练。” “是!” 宋世明欣然领命。 郡王能把一件事专门交给他,自然是因为认可他的能力。在郡王跟前挂上了名号,他还愁以后不能担当重任吗? 想想也真是他的运气来了,郡王要在格桑堡过冬,就相当于整整三四个月,都只有他和另外那位跟着郡王来的护卫营小将随侍在郡王身边,这不正是他表现的好时机么。 自这以后,宋世明是越发殷勤,不仅训兵巡防更认真,还时常向李洵请教兵书阵法。 李洵也不吝教导,这北方边疆线漫长,将来若对沙国开战,一个刘瑾肯定是不够用的,能多培养一些能干的将领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除了训兵,李洵也陆续收到一些从各地寄送来的折本。 他已经在一地长期停驻,政务军务上的事情,自然都是要向他汇报的。 各地的折本都是先送到肃城,再由肃城送往格桑堡的。 大雪纷飞的天气虽然行路艰难,从各地向肃城这个实际上的国之王都送折本,再由王都送折本到国君所在处,却都是能办到的,只是比起其他季节的速度要慢很多。 早在李洵刚接手北戎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建立应对冬日的驿站线路了。 不然,一个漫长的冬天,草原和边关的消息都传不回肃城,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如今这驿站线路便正好用上了。 接近年关,折本上并没有太多需要他决断的事,这些折子,更像是各部以及主要大厂的年终总结。 保父林德康在折子里向他汇报了今年的人才选拔情况。在他四处行军打仗期间,肃城又举行了两次招考,总共选拔了近一千一百余人,以满足各部及地方的人才需求。 还汇报了官吏的考评,和年中向各地的调遣情况。 李洵全都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对各处的人事分布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政绩表现突出的几位文官在心里稍微挂了个号。 农事部的周如植则向他汇报了今年农业方面的情况。 肃城,燎原,河原,樊城与河陵,粮食都取得了大丰收,多地的粮食产量,比起去年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增幅。 两季的收获让百姓仓廪丰足,家家户户交完了税赋都还有不少的余粮。 因为甜菜的推广,百姓们不仅获得了售卖甜菜原料的额外收入,每个村落的大多数百姓也都按照官府的要求养了猪。 甜菜养猪的效果很显著,七八个月时间,百姓们养的猪,少说都有一百七八十斤,养得更好的,还能上两百斤。 各地上交的猪肉税赋,他下令让各县都办了腊肉厂,将那些上交的猪肉,全部用盐腌了熏制成腊肉,以便全年储存。 李洵觉得这办法挺好,如今没有冷冻库,想要存储这么多猪肉只能腌制。 周如植却觉得,熏腊肉太费盐,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猪肉的供给变得像羊肉一样,一直养着,要用的时候随时宰杀。这样不管是运输还是储存都方便很多。 他建议是建立郡国专属的养猪场,而百姓们交税赋的时候,也可以整个村合计后,尽量交整头活猪。 这些活猪,可以先在县城的养猪场养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分批次宰杀。 李洵暂时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提议。 终年养着这些活猪,是需要很多粮食的。如今的郡国,还没宽裕到能用那么多粮食去养猪。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耗费盐。 如今他能控制的领地范围内,有三个地方都产盐,盐场的数量多达十几个,就算朝廷将来不肯与他继续贸易,他领地上的食盐量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甚至眼下领地上的四百万人口完全用不了那么多盐,这些盐场如今还会向南边与东边输出产出的盐。 在折本上给周如植批复了自己的想法。李洵又拿起了财政部的折本。 这是妹妹李明婉写的。 她在折本里写了今年各地的税收情况,各地税收比起去年都有着很大的增长,尤其是商税,比起去年直接翻了三倍。 银钱上,加上各种战获,郡国目前的账面上还十分充裕。 但粮草都比较紧张。 除了税收,他们还额外花钱向百姓们征购了很多粮草,还花费大量银钱向附近的大启郡县购买了粮食,即使如此,也只是勉强够上各地的开支。 这点李洵心里是有数的。 他比较在意的是,妹妹在折本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 沿途运输耗费。 从肃城等地向驻军所在地运输粮食,需要大量民夫与牲畜,这些都是要吃粮食的。运输路途稍微长些,路途上耗费的粮草,就比运送到目的地都要多。 她建议明年要规划调拨路线,尽量从驻地附近征收调拨粮草。 李洵很认同。 今年是没办法,很多地方才占下来,还没能收获太多粮食,只能远距离调拨,明年就能逐渐拥有就近调拨的条件。 不过,这仅限于中原地区。 如今的草原,粮食产量连自给自足都不够,更别提额外给军队提供粮食了。 但偏偏北疆的运输距离是最远的。 有沙国这个威胁在,将来需要运输粮草军需的距离只怕会越来越远,且整个北疆以后都会大量增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