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再好,那也是苦寒北疆,不毛之地。” 然而他这话当即就被人反驳: “那你可就想错了,听商人们说,如今的肃城,那是一日比一日繁华了,其他地方也欣欣向荣,以后必然是会越来越好的。” “那这么说来,慎郡王治下还真是去得,就是不知道到底何时再招考啊?” “就算不招考也不亏啊,只要去了慎郡王治下,全家不论男女,一人都能分五亩地……” 许多家境一般的读书人,顿时动了卖掉京城产业,前往肃城的念头。 而下层的官员们,则纷纷对岑樘艳羡不已。 “听说岑御史一去就是司法部长官,位同尚书!” “这可真是一飞冲天啊,也不知道慎郡王如何就这么看重他!” “肯定是因为他清名在外了,咱们一般人比不得。可就算是这样,其实去肃城也比咱们在京城划算。我听人说,那边的官吏,同样的等级,跟咱们做同样的事,能拿到的月俸是朝廷的六七倍,要是表现好,甚至能达到十倍!” “嘶!慎郡王竟如此大方!” “谁叫慎郡王有钱呢。你们也不想想,朝廷如今是什么情况,慎郡王那里又是什么情况。抢了北戎就不说了,还盛产棉布和糖,手下的人又少,国库得有多充裕!” “唉,咱们先前怎么就没想到举家去投奔慎郡王呢!” “是啊,岑樘这么一走,咱们恐怕是走不成了。” “要是慎郡王能早些继……回京该多好。” “嘘,这话放在心里念一念也就是了,可千万说不得!” …… 哪怕嘉佑帝对民间以及朝廷官吏的反应只知道一星半点,也是心如火烧。 “陈太师那边有何进展?” 他忍不住催促陈旺。 陈旺很快取来了陈太师从清河战线五百里加急发回来的急报。 嘉佑帝展开折子,很快就拧起了眉头。 “这些该死的蛮夷,真是贪得无厌!” 哪怕他有北戎玉玺与北戎汗这人质,哈丹虽然畏手畏脚,退回了清河对岸,却是坚决不肯投降。 相反,他们占据着清河对面的几座城池,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一点都不着急,俨然成了大启内部的国中国。 见大启主动和谈,更是贪得无厌地要求大启要跟对待东戎西戎一般,割地赔款,且打开天沙城,这才愿意撤出中原。 就算嘉佑帝完全不顾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答应他们这种过分的条件。 如今的国库,根本支付不起这么多赔款。而且,他们要的地是鼎德和天沙城,相当于直接对北戎打开大门,他又不蠢,如何肯答应这等自掘坟墓的条件。 原本嘉佑帝是打算与他们磨时间,让北戎妥协。可磨了这些天,北戎那边有恃无恐,竟然丝毫不肯退让。 如今,李洵步步紧逼,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快,让嘉佑帝心中的紧迫感达到了极致。 他必须要尽快遏制住李洵,不然以后李洵对他来说,会是比北戎更难对付十倍的隐患。 为此,只能做出一些妥协与让步。 “你亲自去传话给陈太师,让他告诉北戎,朕可以允许他们拿走在中原劫掠的所有财物,并且让刘渊打开天沙城。这已经是大启最大的诚意了,他们若还是不知好歹,那大启也不介意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在前年被李洵揪住密旨败坏名声后,嘉佑帝就学精了,这种会给自己留下污点的事情,他都尽可能不再留下白纸黑字。 他相信陈太师明白他的意思,知道怎么跟北戎谈条件。 允许北戎拿走在大启劫掠的财物,这话进可攻退可守。 最大限度可以放宽到,允许北戎沿路劫掠,直到撤出天沙城。 他们自己能抢多少,便是他们自己的本事。钱不是从朝廷手里拿出去的,也谈不上丧权辱国。 “是。” 陈旺领命,立刻亲自赶往清河战线。 * 几天后,伍汲匆匆走进郡王府,前去面见李洵。 “郡王,清河战线有情报传来,陈旺亲自去了宣德城。只是,谈判进度如何,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条件,我们的人依旧打探不到。” 说这话时,伍汲的神情有些焦躁。 明明是如此重要的情报,却因为他们布置的人手太过外围,而朝廷方面又很注重保密,根本打探不到具体的消息。 他真的很担心这会影响到郡王的决策。 李洵闻言,微微蹙眉,修长的手指下意识敲击着桌面。 伍汲知道,这是郡王在遇到很棘手的事情思考时的小动作,也不敢打扰。 过了许久,李洵这才缓缓道: “继续监视清河战线动向,但不要将此事透露出去打草惊蛇。其他的本王会再想办法。” 伍汲忧心忡忡地领命而去。 他们好些天前就发现陈太师借着监战之名,去了清河战线的宣德城,没多久便只带了少数人,秘密去了一趟北戎军营。 这样的举措让伍汲深感不安,因为不管是朝廷还是北戎残余势力,对郡王来说,都是敌人。 两个敌人搅和到一起,不管是做什么,都对郡王没好处。 然而这次陈太师的保密工作实在做得太好,他们竟是花了很长时间都打探不到他与北戎到底谈了什么。 如此实在是太被动了。 哪怕郡王说会想办法,可他不知道此事该如何才能破局,还是十分担忧。 他不知道,李洵在他走后没多久,便对亲兵道: “去把岑大令与林总长都叫过来,本王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第141章 对于陈太师前往北戎军营秘密和谈一事, 李洵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但对嘉佑帝的大体打算却是能猜到七八分。 两者与他都是对立关系,既然要和谈, 无非是要联起手来对付他。 从北戎这边来说,两方一起长途奔袭来肃城攻打他的风险太大, 到了肃城,很可能会面临被他和大启共同夹击的局面。 那么,以嘉佑帝的行事作风, 两者能达成的条件, 多半是双方停战,让北戎大军出关回到草原牵制他。 如此对嘉佑帝而言,既能恢复清河沿线与秦川平原安宁, 又能给他捣乱。 但这对哈丹的好处是不够的, 毕竟如今北戎草原已经落入他手里, 他们退回关外其实并无安身之所,反倒不如待在中原安全。 至少在他愿意襄助嘉佑帝之前, 哈丹部众都是安全的。 所以, 是否知道和谈具体内容,对他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打探到,也只是用来确定双方和谈进度而已。 打探不到, 也不至于让他太过忧愁。 真正让他感到难办的,是如何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