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成为朝廷吏员,那可就是官吏了。官吏难道会因为是女子就不尊贵吗? 而且,到时候可是在王国朝廷领俸禄,只要不犯错,那就能一辈子做到老,难道不比伸手问丈夫要钱来得自在么。丈夫不着调,不理会他,自己也能安身立命。 官夫人再好,也比不上自己掌权的官大人啊。 不少官宦吏员家的女眷,都积极地准备起来。 如此,上层官员们都不反对,底下的人自然也很难掀起什么风浪了。 甚至可以说,底层百姓根本不关注上面当官的人到底是男是女,因为很多人是流民,从他们来肃城的时候,做登记的便是女子。 只要能让他们安安生生过日子,他们连谁当皇帝都可以不在乎,更何况是谁当主事官员。 而且,如今城中有一件更要紧的事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那便是低价购买羊肉。 慎郡王下发告示,为庆祝北戎全境纳入治下,从今往后的三个月内,都将以每户二十斤肉,每斤五文钱的标准,向治下百姓供应羊肉。 购买方式与地点,都与往日里限量买米的时候是一样的。 都是每户拿着户籍牌,到对应街道的店铺去购买,然后在每一户对应的登记页面,自己盖章确认。每户后头有二十个空格,买一斤便盖一斤,谁也冒充不了。 看到这个告示后,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 要知道,百姓能买到的最便宜的肉便是猪肉,每斤也要三十文。羊肉因为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缘故,基本上都要卖到六十文一斤。 五文钱一斤,就是买大米也买不到啊,更何况这是肉。 这确实就如告示上所说,是郡王在给治下所有百姓发福利,给他们补过新年。 如此美意,自然是没人会拒绝的,纷纷回家拿着户籍牌去粮店排队买肉。 开春的肉不好放,住在城里的百姓基本都是一次只买一两斤,吃完再去买的。 因此,这些天里,走到街道上总能闻到四处飘散的羊肉香气。 草原的羊肉基本上没什么膻味,只有浓郁的肉香,直叫外地来行商的商人伙计,刚刚来投奔的百姓,都被馋得直流口水。 就连坐在自家门前的小孩子,手里拿的也是白面馍夹肉。 外地来的人总是经常看到肃城的百姓们回家的时候提着一块羊肉,对本地人的富庶很是羡慕。 难免便有人会全向本地人说起这事: “老哥,你们肃城人可真有钱啊,家家户户都在买肉吃!还都是羊肉呢!” 那本地人便告诉他: “我们日子确实比你们好过些,不过却也没奢侈到能时常买肉的地步。这都是郡王打下北戎给咱们的恩惠呢,只要拿着户籍牌,每一户都可以按五文钱一斤买二十斤羊肉,三个月内买完都行。” 二十斤羊肉,要按照南边的市价算,几乎都得七八十文一斤了,这是连富户都不能常吃的奢侈品。可如今,只要买一斤麦子的价格就能买到,谁能不心动呢。 “只有本地户籍的可以领吗?” “不是啊,燎原,樊城,河原三个地方的也可以领。” 所以,还是得慎郡王治下的户籍才行嘛。 类似的对话时常发生,听到这样的答案,许多人哪怕在自己家乡不算生活得特别困窘,却也忍不住暗自盘算起来了—— 他们要不要也举家搬迁到慎郡王治下来呢。 毕竟同样的收入,慎郡王治下的物价却比南边便宜一两成甚至更多。 这就不说了,家里就连女孩子,也能每个人分到五亩地,税收也要少很多。农闲的时候,到城里修桥修路修房子,也能赚些外快,不比他们跟着商人四处奔忙挣得少,却要稳定很多。 而且他们去衙门问了,只要三个月内迁来,都能低价买二十斤羊肉呢! 方方面面盘算一下,慎郡王治下都比原本的家乡要好。 * 从郡城府衙得到消息,最近有很多外地人来打听发羊肉的事,林德康此次前来与李洵商讨公事的时候,便提起了这事: “先前还道殿下大手笔发这么多羊肉下去,实在是太靡费,却没想到竟有这一层用意在里头。如此一来,接下来三个月,不知道得多出多少百姓前来投奔呢!” 李洵并不为此自得,脸上也没什么喜色,只是平静地吩咐道: “既如此,保父便做好迎接更多移民的准备吧。” 他先前发羊肉,其实只是想与民同庆,让百姓也感受到打下北戎的好处,外加弥补一下过年时候对肉类限量购买而已。 之所以选择羊肉,主要是因为打下北戎的时候,缴获了太多的牲畜,其中羊是最多的,多达上百万只。 这些羊基本都是养来吃肉和取羊皮保暖的,一年便可以宰杀,继续养没有太大增益,反而浪费粮草。 卖出去,也无非是从南边多换些钱回来而已,他不缺钱,倒不如给自家领地上的百姓吃。 平民百姓实在辛苦,春耕在即,多吃点肉补补身体,才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繁重劳动。 他从没想过,发羊肉这事,竟然还能刺激到外地前来经商的人,让他们也想迁移到他的领地上来。 这些跟着商行跑活的人,在当地应该算是收入比较高的普通百姓了,却还是被这羊肉所打动,可见其他普通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了。 每天吃肉,对千年后的世界来说是家常便饭。可如今却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他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太多了。 不过路只能一步一步走,眼下他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地让自己的领地富庶起来,才能养活更多的百姓。 说到肉食,李洵想起年前曾经吩咐过的一件事,便叫了府上的亲兵来问道: “去年本王养在养猪场的猪,还有军营中的那些羊如何了?” 亲兵连忙叫人去问,没多久,便得到消息,说猪和羊都还养着,要等郡王亲自去查看了才敢杀。 “保父可要与我一起去养猪场看看?” 李洵问道。 林德康有些奇怪,自家殿下怎么会突然过问起这等小事。不过,既能让殿下这么久都还记着,还邀请他一起去看,却未必是小事。 两人便一同去往了城中那个郑姓商人的养猪场。 去的时候,那郑魁正火急火燎地催促着里头的工人赶紧打扫卫生,甚至用水冲了石板路还要用布擦干上面的水。 “快些!快些!郡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这里还有水呢,弄湿了郡王的鞋怎么办?” “本王只是来看看,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李洵有些无奈,及时出言阻止道。 郑魁闻言,朝门口一看,竟是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