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肃城方面探子的传信,送信人离开时,慎郡王已经整军完毕,开拔往东而来。 两万五千人的军队,随军提供后勤的厢军与民夫都有八千人,运送的粮草和军需都很多,应该是真的要远途跋涉的。 如此,朝廷方面也又多了谈判的筹码,谈判时的底气更足了些。 这一次,魏平光直接把自己先前提的条件再降低了两成。 总体原则就是,给钱可以,但是不割地,三大汗国每国赔偿一千万贯(可用其他财物抵扣),如今,这一千万贯,直接全变成了八百万贯,还放言道: “各位请记得,慎郡王离京城越近,你们能拿到的就越少。若等慎郡王抵达,你们就一文都拿不到,甚至还会赔上许多兵力,各位都是聪明人,提早退兵,拿着钱财走人才是上策。” 乌力罕的态度也很强硬: “魏相未免欺人太甚,和谈向来只有双方往中间谈的,却没听说越谈越低的道理!你们若真以为慎郡王那么可靠,现如今又何必坐到这谈判桌上来?” 说着又给另一位东戎将领使了个眼色,那人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拍着桌子道: “大启既然没有诚意,我看这和谈不谈也罢!直接打!老子倒要看看,到底是慎郡王先到,还是我们先破城!” 其余人也纷纷一副受到羞辱义愤填膺的样子,叫嚣着要推翻和谈直接开战。 魏平光深知,哪怕对方是演的,到了如今这地步,他再强硬下去,也可能真的闹僵。毕竟戎族蛮子们本就冲动鲁莽,容易逞莽夫之勇。 若真的打起来,城墙先露了端倪,而慎郡王又还没到,事情就麻烦了。 “各位喝茶,先消消气,大家都是为国办事,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他打起了圆场,戎族众将领也都顺着台阶下来。 魏平光接着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对他们道: “话说到这份上,老夫也给各位台吉将军说句实话。咱们之所以能坐到这张谈判桌上,还是因为我与杨大人都不希望慎郡王进京。” 众人想起,和谈的副使杨驰,似乎是大启三皇子的舅舅。而这位魏相,听他这意思,要么也是三皇子的拥护者,要么另有支持的皇子,总之,两人都是不希望慎郡王李洵能上位的。 “陛下爱护百姓,不想劳民伤财,这才同意和谈。可若各位要得太多,我与杨大人也跟陛下交不了差,到时候陛下心一横,就是鱼死网破也要打,等打到慎郡王濒临京城,于我们和各位都没有任何好处不是么?” 他这么一说,东戎和西戎的将领们都有些被说服了,总算明白大启为什么打得好好的,会这么快来和谈了。 或许真有可能是因为皇帝要请大皇子驰援,这些非大皇子派的朝臣们急了,这才宁可和谈也不愿让大皇子回京。 几人对视了一眼,对魏平光道: “可你这条件也开得太低了些,我们回去也不好交代……” 说着又把先前的条件降低了一成,让魏平光回去再和皇帝商量。 这次连乌力罕也没反对。 而魏平光也乐得和他们拖时间,答应再回去多争取一些东西。 坐着吊篮回到城里,魏平光在禁军士兵的护送下坐着马车回右相府,路上突然感觉到车窗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木窗上传来嘭地一声巨响。 马车立刻停了下来,魏平光打开窗户的时候,始作俑者已经被士兵们按住了。 被按在冰冷地面上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此时他困兽般地挣扎着,见魏平光打开车窗,立刻高声喝骂道: “卖国奸相!我们打得好好的,凭什么和谈!你这佞臣贼子,不得好死!” 十来步之外,还有一些差不多打扮的年轻人,也以仇视鄙夷地目光看着他。 禁军见状立刻喝骂着要打人,魏平光却让他住手。 “放了他吧,没必要为这种人耽误时间。” 关上车窗,魏平光靠坐在车壁上满面疲色地闭上了眼睛。 和谈一事在城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弹,虽说目前很大一部分百姓都接受宫中的说辞——陛下认为守城战死伤太多百姓与士兵,心中不忍,所以愿意破财消灾,停战换取百姓与士兵的平安。 但很多人还是不接受这个理由,私底下有许多埋怨与非议,激进些的,甚至会冲到右相府外来唾骂他这主持和谈的右相。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人拦路骂了。 但如今不可能跟百姓们解释真正的原因,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这些泼到头上的污水。 或许只有等到戎族联军退兵,京中众人才会明白陛下和他的良苦用心。 * 在北戎和大启双方的反复拉锯中,六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李洵一行人,已经行军至离肃城有五百多里远的蒙焕城。 此时的北疆边城都积了两寸深的雪,周遭的树木也都已经成了枯枝。 整个队伍沿着官道走,全靠着罗盘与舆图辨别方向。 三万多人的队伍,没有任何驿站能安置,从民夫士兵到将领,几乎都只能露宿。 不过,这对经常进行严寒训练的慎郡王麾下士兵来说,并不算什么。 因为虽然是露宿,却带着从北戎人那里抢来的毡帐,高大又宽敞,里面还可以放火盆,几十个人挤一个大帐篷,其实并不觉得太冷。 这帐篷本就在车上,下面有轮子,早上套上马匹就可以带着继续上路,很是方便。 而吃喝方面,也因为带了煤,还有专门负责做饭的后勤,所有人都喝上滚烫的加了蔬菜干和肉的姜汤,就着准备好的肉干,大饼一起下肚,再喝上一杯烈酒,便足以让人全身都暖和起来了。 看着士兵们热火朝天地在外头吃饭,基本上没什么伤病,他们又如期到达了蒙焕,即使寒风凛冽,李洵心情也还不错。 “去请林将军过来与本王一起用膳。” 虽然是郡王的晚饭,但行军中,李洵也并没有让人单独给他准备什么,不过是和外头的士兵们一样的大饼,肉汤和烈酒,一式两份,摆在各自的食案上。 两个大男人一起吃饭,林乐庆也没那个胆子和自家郡王随意开玩笑贫嘴,大帐里的气氛很是沉默。 迅速解决完了晚饭,见林乐庆也吃完了,李洵便吩咐道: “林乐庆,本王有任务交给你。明天吃了早饭,你便率领一万五千士兵北上。” 林乐庆顿时眼前一亮,这个位置北上,不就是冲着北戎王庭而去的吗! “郡王是想让属下去偷袭北戎王庭?” 李洵摆了摆手,道: “北上至乌兰托部落再掉头往西南,突袭河陵郡城北门。” (乌兰托部落离北戎王庭大约两百五十里,离河陵两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