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露惊色,紧接着便是满脸喜色,最后却露出些伤感来。 大皇子在信中告诉他,如今他不仅已经掌控肃城和燎原,还拿下了敌占的河原全郡。又说如今京城的政局,必须尽早想退路了,不能等到上面那位图穷见匕。他希望保父与保兄平安。 若他不嫌弃,他愿意为他奉养终老,待林程如亲兄。哪怕是整个林氏一族,也可以在他治下安顿。若他不想来北疆,他也可以为他提供别的援手,帮他用其他方式保全自身。 林德康心中长长叹息,他早就知道,他亲手教导出来的大皇子绝非池中物。他坚持去北疆也绝非无的放矢,如今大皇子能迅速在遥远北疆闯下如此基业,他真的很高兴。 燎原与河原初定,一定有很多繁杂事务理不顺手。若他是孤家寡人,他自然是恨不得立刻就跟着这罗开元去北疆,帮着大皇子治理领地。 可他不是,他的身后还有偌大的林氏一族。 他明白大皇子的意思,若他愿意,他甚至可以提供帮助让林氏全族都撤退到他的领地上。 但让整个林氏一族全数撤退,又得花费多少精力与资源,大皇子在北疆才站稳脚跟,他怎能如此去拖累他。 再者,林氏一族那些蛀虫,就算到了大皇子的领地上,也是去给他添乱,到时候反而叫大皇子为难。 而他,作为林家的家主,就算那些人再混账,他也没法狠下心,让那些人因为他的缘故被皇帝诛连。 如此种种,他只能忍痛辜负大皇子的一片好心。 不过,既然大皇子如今这么快就在北疆站稳了脚跟,且打下了大片江山,那放在樊城的周如植倒是可以派上用场了。 周如植擅农事,大皇子打下的河原有大片土地,若能发挥所长襄助大皇子,对大皇子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 这样想着,他便写下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大皇子的回信,一封是给周如植的信。 写完信,又问罗开元: “殿下在北疆有没有什么缺的东西?” 罗开元挠了挠头: “小人不常在郡王身边,缺不缺什么我是真不知道,不过,郡王最近在三地发布了悬赏榜,说是要做浑然一体又内里光滑还能高温不开裂的铁管,应该是缺高明的铁匠。” 林相沉吟了一会儿,道: “劳烦都头在京城稍待几日,这事老夫或许能想些办法。” 工部那边,还真有不少技艺高超的铁匠。他好歹是个右相,腆着脸去运作,还是能悄无声息弄几个技艺高明的铁匠给大皇子的。 这对罗开元来说真是意外之喜。 郡王花那么多钱悬赏,应该是真缺铁匠的,林相位高权重,说不定还真能帮郡王找到合适的人。这对郡王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惊喜。 想到自己也许能帮郡王解除难题,罗开元心里很是期待。 果然,仅仅过了四天,林相就带了五户人一起来见他,说这些人都是工部那边技艺高超的老铁匠,各有绝学,又在工部作坊里很不得志,只要郡王好好生对待他们,这些人必定会用心为郡王做事。 罗开元感激不已: “小人代殿下谢过相爷!” 然后便带着这些匠户,继续乔装成商人回了肃城。有林相在,匠户们的户籍与文书都很好解决,一路畅通无阻。 至于林四爷那边,自然是以林相拒绝了合作搪塞过去了。 就这样,大半个月后,罗开元便带着五户匠户一起回到了肃城。 听说罗开元回来,李洵便有些坐不住,立刻把人召了过来。 第61章 “郡王, 林相的回信在此。” 罗开元恭敬地呈上信匣。 里面有两封信,一封是给李洵的,另一封却是什么周如植亲启。 李洵心中有些疑惑, 便先打开了自己的那封信。 读完信,心中却是万般失望。 时至今日, 林相竟然还顽固地不肯退下来,说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让李洵不必挂念和顾及他, 只管好好发展自己的势力, 他不管是成是败,粉身碎骨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又在信的末尾,举荐了一位被发配到了樊城的秦郡郡守周如植, 让他拿着信, 派人去将周如植接来, 此人擅农事,必然能为他增添助力。 罗开元在一旁, 见李洵的神色不太好, 想讨他欢心,便大着胆子道: “郡王,林相当时问您缺什么,末将说了您在三地的悬赏, 林相便从工部给您挖了五户技艺高超的老铁匠来。您要不要看看?” 李洵听着便是一怔,在这种风声鹤唳的关头, 竟然还帮他从工部挖工匠。 铁, 事关兵器, 何其敏感。 当初他离京之时也曾想过找一些技艺高超的铁匠, 但盐铁官营, 这些人大多都是工部登记在册甚至是在工部作坊效命的,根本不好下手,最终只能辗转着采买了一些普通铁匠。 这老头,他是生怕政敌揪不住他的把柄,还是怕嘉佑帝不对他下狠手? 李洵有些生气,却又觉得心头暖暖的。 林相甘冒奇险,为的也不过是他派去的属下的一句话。 他虽然不肯来北疆,从农业人才到铁匠,却是无一不在竭尽所能地在为他打算。 本有些埋怨他的顽固,可想到这些,却怎么也生不出怨气来了。 他顽固是他的事,难道他真的能对他撒手不管吗? 无论如何,他不能让林相和他的儿子死在嘉佑帝的屠刀之下。 而且冷静下来想想,林相绝非愚昧固执的人,不愿意急流勇退,无非是怕保不住林家。 既如此,他为什么不给他想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结合原主所知的林家内部的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他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推演盘算了一天,李洵终于想到一个可以让林相脱身,又能保全林家的计策。 他再次写了一封信,让罗开元送给林相。 这一次,罗开元的任务不只是送信,还要负责建立京城情报站。 这情报站化名为银泰的商帮,总共可以潜伏上百人,平日里可以为他传递情报,也可以处理从北戎那里抢来的贵重珠宝首饰,还可以对林相的撤退起到辅助作用。 安排好罗开元等人去京城的一切事宜,李洵这才来召见那几个从京城来的工匠。 这几天,在李洵的安排下,他们的家人已经在肃城玉棱坊安顿下来。 此地住的全都是山上那些工匠们的家眷,以便官府掌控他们的行踪。 一接见,李洵才发现,自己那些从民间淘来的铁匠,与这几个京城工部作坊里的老工匠,差距确实有些大。 比如那一体成型又要内里光滑的造管技术,云麓寨里的工匠花了很多功夫才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