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只交两成租。他们日常除了训练以及到郡王府换防,不必做任何事。 把他们退回兵部,便是将他们从天堂打回地狱。 但不管他们如何可怜,李洵也没有心软,几人很快就被麻利地塞住了嘴,绑住了手,拖出去了。 明天一大早,他们就会被送回京城,办妥了手续兵部会派人来领。 其余人噤若寒蝉。 此时他们才意识到,郡王再仁慈,也是掌握他们生杀予夺的主子。 他可以给他们一切,也可以随时收回。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好日子,他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执行郡王的所有指令。 在高台上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李洵明白,这一大棒,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随即宣布下一个命令: “半月后本王将验收你们的训练结果,各队进行集结时间与军令执行力度比拼,第一个集结完成的小队,赏银十两,第二五两,第三一两。最后到场的三个小队,每人十军棍,罚饷半月!” 先进者有奖,落后者挨打罚钱,不怕他们不好好训练。 这么多人一起出京城需要很长时间准备,完全足够他将他们改头换面,让这支护卫队变成他手中的利剑。 刚有几个人小队长连带家属一起被赶出护卫营,此刻没有任何人再敢讨价还价,不把李洵的命令当回事。 所有人,顿时都有了紧迫感。 达到了想要的效果,李洵便宣布让他们回营房休息,自己也回了庄子上的住处睡觉。第二天天不亮,便又带人赶回了京城。 今早有大朝,按照他与嘉佑帝的约定,今早他便会上折子,自请封邑北地。 * 宽阔华丽的皇极殿内,御阶之上,嘉佑帝高坐朝堂。 今日大朝,四品以上的京官全部在朝,众大臣分四列站立在大殿之中,两两一边,一直延伸出殿外,中间留出道供人通行,外围则是随时待命的御前侍卫与太监宫女。 太子李玄与大皇子李洵,左右各站一边,分别领着两列大臣和皇弟。 两人的站位,昭然若揭地展示着两人在朝堂上的超然地位。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人下跪山呼。 太子与大皇子年纪相当,长相略有些艳丽,浑身却像是一把紧绷的弓,让人觉得莫名压抑。 看着与自己并列第一排的李洵,太子李玄眼中闪过阴鹜。 每当看到身旁的李洵,他便觉得眼中扎了根刺。 他是皇后嫡子,当朝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李洵有什么资格与自己并列。 迟早有一天,他要将李洵和他的所有爪牙通通一网打尽! 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那情绪强烈的目光,李洵并没有理会。他很快就会离开京城,无须在这里和太子做斗眼王八。 众人起身,朝会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李洵来说,今天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大事,一个多时辰后,朝会进入尾声,待御前大太监高声宣布: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嘉佑帝的目光落在了李洵身上。 事实上,整个早朝他审视的目光时不时就会落在他身上。 李洵从容地出列,躬身行礼: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说着,递上了自己写的奏折。 有原主记忆,他模仿原主的笔记并不是一件难事。 御前太监来将他的奏折呈上御案,李洵上前道: “父皇,儿臣听闻北境不宁,屡次受草原蛮夷侵袭,心中着实愤慨,安居京城,何以为父皇分忧。故,今日自请封邑肃郡镇守北疆!还望父皇成全!”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肃然一惊。 封邑! 一个夺嫡形势大好的皇子自请封邑! 太子党尚且又惊又喜又疑,一时间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大皇子党却像是被一个晴天霹雳轰得外焦里嫩,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回过神,便一个个惊慌地跳出来反对。 “不可啊,陛下,北地苦寒,又时常有蛮夷作乱,郡王殿下千金之体,怎能去如此危险的地方!” “是啊,陛下,戍卫边疆自有武将,何须皇子亲临!” 唯有林相没有开口。他早就被李洵通过气,对如今京中的局势前所未有的迷茫,没打算要劝他。 而上首的嘉佑帝,也正在心中思量着李洵所请的这封地到底有何玄机。 可他熟知全国舆图与布防,一时间完全想不到这地方有什么特别。 事实上,整个北方边疆都是偏僻贫瘠之地,良田极少,大多是旱土,地里的产出量全国倒数,也没有矿,还总是被北方草原的蛮夷侵袭。 这肃郡,也同样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前方的辽城陈兵数万,哪怕大皇子去北疆是想与北戎勾结作乱也完全没机会。 他至今仍然不明白这个长子到底打算干什么。 但底下群臣议论纷纷,他便必须出来做个表态了: “皇儿,你这是何必。北地苦寒,朕怎么能放心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嘉佑帝俨然一副慈父模样。 大皇子党的大臣们顿时松了口气,好在陛下还算明理。 然而他们这口气还没松完,大皇子却再次发疯。 “父皇,儿臣决心已定,请父皇成全!” 嘉佑帝看了他半晌,这才无奈地叹口气,挥了挥手道: “罢了,你既有这份心,又如此坚持,那便去吧。北地多战事,确实危险,朕特许你带三千护卫。” 说着,就吩咐兵部尚书去安排,又让内务府一定要好好安排好大皇子封邑事宜。 吩咐完,便一副大受打击十分疲惫的样子宣布了退朝,对要请求他收回成命的大皇子党朝臣视而不见,步履匆匆直接离开了皇极殿。 眼见大局已定,大皇子党的大臣们只觉得瞬间天塌地陷。 皇帝金口玉言,是不会再更改这个决定的。 可封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此就失去了竞争储位的资格啊! “殿下,您疯了吗?您怎能做出如此糊涂的事!” 一位受不了打击的大臣口不择言当场大哭。 看着这些人或谴责或愤怒或痛心的目光,李洵的面容没有丝毫波动,只平静地丢下一句,“我意已决。各位从此好自为之。” 便转身离开了大殿。 如今,他已经名正言顺地得到了远离京城的封邑,接下来最要紧的,便是如何带着七公主与三千兵马平安地抵达肃城了。 离京之前,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第8章 首先是在京城的店铺,田庄一类以后用不到的固定资产,不方便搬运的大件宝物等,都需要在离京前处理完毕。 其次,是要采买一些种子,铁器等,以便到了肃城重新开垦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