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 分卷阅读2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35(1 / 1)

林身上,他们若想不开,岂非气死了? 所以叶峥让周纪明放宽心,勤勉工作,比起那些把翰林院当成清贵养老机构的翰林学士来说,周纪明是有真才实学在身上的,假以时日,他的光芒一定会被圣上看见。 写完一章吹干放在一边,提笔又写。 上头是劝谏的话,下头就要走温情路线了,先表白表白他和周纪明相同,也是农家子出身,言下之意我是理解周兄你的,又拿自己的经历安慰他。 周兄你只要在翰林院按部就班地工作,清贵又清闲,且那前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小弟我比你更加不如了,当了污浊地方官——这话不是贬低,而是在陈述一个潜规则一般的现象: 在大启官场,那些一封官就在京城高端机构,比如六部,更高端一些翰林院,这些从未离京去过地方的,被称作清流官,有着清高的、干净的、超脱的、不凡的意思,而那些去到下头各地的官员,被称为污浊官,是说他们远离京城权贵地,与下头平民百姓接触多了,身份也就不清贵不超脱了。 有些极端点的清流官,是很看不起下头地方官的,这就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小姐们,看不起码头扛大包的苦力是一样逻辑。 这种想法放到后世那是不可理解的,在后世当官要讲究个接地气下基层,越贴近百姓越是拿得出手的资历,这年头是完全反过来的。 叶峥还是后世想法,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但周兄不是啊,他是土生土长的古人,自然遵循这个年代逻辑,叶峥写出自身经历,的确是可以安慰到周纪明的。 重点写完了周纪明的书信,其他两封就好回了,叶峥在信中表达了对二位兄长升迁的真诚祝贺,又问候过府中其他人好,最后,把闵良骏特别关心的那个风靡京城的四君子套装各附了二十套,让他们自用也可,做人情也好。 把这几封书信连同一大堆雁云州特产交给走镖的带回去,云清那边也已经整理好了大通镖局这个季度的报表,和镖局送来的银钱严丝合缝对上了。 这倒不是不信任王大通他们,而是在商言商,一个详细的报表能体现出很多常人没注意到的东西。 做完了报表,云清让叶峥过目。 叶峥却随意看一眼就放一边不管了,还撒娇:“清清,我这知州每天要看雁云各地送上来那么多文书,看得我眼睛都疼了,我们不是说好了,和镖局那摊子生意都由清清一人照管嘛,别说我完全信任清清你做好,就算清清任性胡来全部亏了,这不还有我这个做夫君的给你兜底,报表我就不看了吧?” 云清知道这是阿峥有意放手让自己去施为,也不为忤,收起报表:“那你既然不需要听报告,我正好去趟城郊,陈风刚才回说城郊那边有点事要我去处理。” 本想节约下的时间可以和清清酱酱酿酿一下的叶峥:笑容逐渐裂开。 云清在叶峥额头上亲一下,动作和亲安儿然儿似的:“你乖乖在家,我先去了。” 叶峥露出“坚强”的围笑:“放心吧,就算清清不在家,阿峥也会照顾好自己的,绝不会让清清为我担心的。” 云清笑着看了一眼这个茶言茶语的小夫君,还是抬脚起身和陈风走了。 好不容易迎来周末的叶峥:……呜。 看着云清身影走出二门,叶峥也没别的想法了,只好老老实实掏出地图继续研究。 第二天照旧去官衙上班。 李淼屁颠颠端茶送水说事,说完了朝桌子上一看,咦? 大人又在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了。 这是一张燕云地图,那板块形状他认得出来,就是上头标的东西他又看不懂了。 这公厕是何物,厕字他晓得,是茅房的意思,公厕,莫非是专让男人上的茅房? 那女人上的茅房,就是母厕了?可这图上也没有母厕啊? 不对不对。 这公母一向用来形容动物,而非人类,叶知州榜眼之才,应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还有这垃圾桶,桶他也知道,垃圾是何意?莫非是一种食物,专门用桶盛装?可是看着又不像,沿街有那么多垃圾桶点位,总不能把食物放在街上任人取用吧? 还有标明了高度的,那高高的水塔,佛塔李淼知道是供佛的,水塔又是什么,供奉水神的塔? 真稀奇了,这叶知州一向最厌鬼神之说,斥为迷信,咋会忽而就愿意在城中修个水塔了。 不明白不明白。 好在还有两词他看得懂,一是慈济堂,二是学堂。 京中和江南一些富裕的州府里是有慈济堂的,会收容无家可归的小孩和老人,也有叫敬老堂和育婴堂的。 学堂就更好理解了,应该是书院的意思,最有名的学堂就是京城的国子监,达官贵人之子入学的地方,其他还有大德之人开办的私人学堂,比如京城的衡华书院,徽州的清崖书院,江南道的成均书院,还有大闽府的鼓平书院,共同被称为大启四大书院,这四大书院虽没有带上国子监,但所有人都知道,国子监是皇家背景,又凌驾四大书院之上。 李淼摸着下巴,难道大人有开善堂和学府的意思? 第107章 温饱问题解决了有望,接下来就是发展经济了。 不然一大批吃饱了没事做的人闲置在家,整天在城里村里游荡,既浪费劳动力又容易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首先要给他们找点事做。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说在慢慢发展的过程里,劳动人口也可以逐渐利用起来。 现在是七月份,今年的第二茬土豆已经收起来,通过对下头县令的报告进行分析,在永年和蟠龙,土豆已经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越是偏远山头乡村越是种,还有红薯,不过红薯没有土豆这么不挑条件,只能天热了种,天冷是种不出来的,而且红薯吃多烧心呕吐,红薯的食用方法也不像土豆那么丰富,所以天热时候种土豆,搭上种些红薯。 不仅为了获取口粮,也是那些偏远山头没什么谋生方法,就靠种点土豆红薯,弄点土豆粉红薯粉之类的补贴家用。 在涉林和宝丰,种土豆的也多,但种稻米小麦大豆的也不少。 有人可能会想,土豆这么好种,家家户户都去种了,还有人种稻米小麦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吗? 其实当然是有的,稻米小麦需要精耕细作,收成也不如土豆高,但同样,雁云稻米小麦的单价也高啊,雁云还有特产的雁云米线十分出名,除了本地人,周边几个州府的人也喜欢吃,有利润的东西,就不用担心没人种植。 而且根据叶峥教授下去的侍弄庄稼的经验,今年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