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斤鱼获了。 鱼贩跟老黎他们讨价还价,最后以六十八元一斤的价格收了黑鲷鱼和青石斑鱼,其余便宜点的鱼一般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更便宜和常见的鱼则没有鱼贩想收的,这些就由钓客们带回家自己吃。 老黎拿到手的钱有五百多元,他钓了五条半斤以上的黑鲷鱼、三条青石斑鱼、十二条石狗公,还有一条海鳗。 抛去船票、门票和鱼饵所支出的费用,他赚了近三百元,——在跟李瑶林买鱼饵之前,他从外面带了一些饵料过来,那部分饵料花了八十元。如果能省下这部分钱,他还是能赚三百多元的。 老黎心情愉悦地提着渔具和卖剩的鱼回家。 李瑶林围观了全程,有些疑惑,行舟岛的鱼跟鱼排养的鱼有什么不一样吗? 她听人说过鱼排养殖的鱼跟野生的鱼口感没什么不一样,之所以价格有差异,是人们对“野生”的盲目追求,及“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原理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哪怕同样为鱼排养殖出来的鱼,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跟养殖技术挂钩:养殖技术难,成本高,价格也就高;有些能大量养殖的鱼,养殖技术成熟、成本低,自然就便宜。 李瑶林从钓客的手中买了一条半斤左右的青石斑鱼,再去市场买一条同等大小的网箱养殖青石斑回来,——肉眼来看,养殖的和野生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养殖的鱼皮偏黑,身上的斑点也较大;野生的斑点为橙黄色,斑点小而条纹明显。 她采用了清蒸的烹饪方式,往两条鱼上放了同样的配料,然后用一样火候和时间来料理这两条鱼。 出锅后,她先吃养殖的青石斑鱼,发现肉质很厚很紧实,说好听点是Q弹,但在普通人的她吃来,像鸡胸肉一样,口感一般,带着一股土腥味。 接着吃行舟岛海域钓上来的青石斑鱼,第一口的时候觉得它跟养殖的没什么区别,可是吃完后,却发现还是有些许不同的:它的肉质虽然同样紧实,但入喉的时候很是鲜嫩润滑,腥味也没那么浓,不知道是否酱汁的缘故,还有一点回甘。 第二口比第一口所带来的味觉体验更佳,让人吃完这口还想吃下一口,很快一条鱼就被吃完了。 “难怪这些鱼的嘴变刁钻了。”李瑶林回味无穷。 虽说养殖的青石斑鱼味道没达到预期,但秉着不浪费的原则,她还是将这条鱼也吃完了。 还好她没有煮米饭,不然肯定吃不完。 李瑶林此举自然不全是为了弄清楚野生鱼和养殖鱼的区别,她身为岛主,想要提高行舟岛的知名度,就必须挖掘岛上的优势,这不,海钓场的海鲜就是一个优势。 之前她并不想在岛上开餐饮店,除了麻烦之外,也是担心东西不好吃,价格还高会引起游客的吐槽。 现在,如果她能开一家吃海鲜的餐饮店,又能从行舟岛的海域获得稳定的海鲜提供的话,就不必担心食客吐槽东西不好吃了。 不过,开餐饮店必须提供大量的海鲜食材,仅靠从钓客们那儿回收的那点海鲜是不够的。若是捕捞,又违背了她当初设禁渔区的初衷,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想到这里,她摇了摇APP:“下次往‘海神市场’整点实在的吧?比如海鲜批发什么的。” 海神假日APP:“……” 你是系统还是我是系统? 没见过这么反客为主的岛主! 作者有话说: 18点还有一更,是明天23号的,提前更新。 —— *方便面的碎碎念* 青石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俗称,岭南这边叫黄丁斑鱼,也有叫青斑的,但是另外一种斜带石斑鱼也叫青斑,这种青斑的价格低廉,能养殖,口感却比青石斑差得多。 还有红石斑鱼有些地方叫红斑,但是叫红斑的鱼又是不同品种的鱼,这些鱼的称呼,真的看得人头昏脑涨_(:3」∠)_ —— 第27章 分歧 早上九点十分,李瑶林从顺风车上下来,站在市博物馆外。 这里是油市的博物馆,也是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办公处,虽说会议的主题是商议成立保护站,但因会议是文旅部门牵头的,开会的地点就选在了这儿。 对面则是市区的一座集游乐休闲于一体的热门公园,李瑶林大老远就看见了这边的摩天轮和过山车,要不是还得去开会,她都想跑去过一把瘾。 “来访登记。”安保室的窗口打开,保安在里面伸出了头来。 李瑶林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说明自己是来开会的,保安登记过后给她指了博物馆主体建筑旁边的副楼:“会议室在那边。” 旁边忽然传来一把略惊讶的声音:“你是行舟岛的岛主李总吗?” 李瑶林转头看去,却见是一位身穿衬衫、西裤,背着一个黑色背包的年轻男子,他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工作证。 “我是李瑶林,请问你是?” 他朝她伸出了手:“李总你好,我是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的岑颖达,站长委派我来这边协助油市成立保护站。” 李瑶林隐约记得文旅部门的负责人提过这事,她微微一笑,予以回应:“你好!” 既然都是来参加会议的,他们便干脆一起同行了。 跟岑颖达聊了会儿,李瑶林才知道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是省厅里牵头成立的,包括惠市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川市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雷市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等在内的保护区都是归总站管的,因而油市要成立保护站,也得跟总站打声招呼,确定是否有成立保护站的必要。 毕竟保护站的预算都是管理总站的主管单位拨的,为防止地方利用开保护站的名义来骗资金搞腐败,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今天只是开会,后续还会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瑶林:“……” 所以说她不爱跟官方打交道,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成立保护站是官方那边牵头的,她的作用是在岛上设个禁止游客踏足的保护区而已,那些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的事还轮不到她来操心。 会议室的门开了,有工作人员过来招呼他们现在沙发上休息一下,又给他们拿了矿泉水和发了会议的议程表。 李瑶林看了眼,众多议程只提炼出了三大主旨意思:为什么要成立保护站、怎样成立保护站,还有保护站的管理、监督工作。 没多久,其余与会人员也陆续过来了,九点半,领导才姗姗来迟。 与会人员有十二个人,其中只有李瑶林的面孔最是年轻,其次是考公考去管理总站的岑颖达。因为太年轻,又没什么气场,他们在与会人员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