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海又问:“老杜跟高佬呢?” 高佬是另一个船员,也会驾驶客船。 “新船那儿呢!” “怎么没看到老板?”售票员东张西望,发现少了李瑶林的身影。 “她昨晚是住在岛上的吧?” 众人聊着天,二十分钟后,渡轮就停在了行舟岛码头。 李瑶林果然在岛上,他们到的时候,她正穿着工服在公告栏上贴海报。 行舟岛工作人员的工作制服暂定有三套,一套是售票员穿的米黄色的衬衫、西裤,一套是救生员穿的T恤、沙滩裤,还有一套是黑色的安保服。 李瑶林现在穿的就是那套米黄衬衫、西裤套装。 “老板,吃早饭了吗?”林强等人上前去帮忙。 “吃了,从冰箱拿了袋速冻饺子煮着吃的。你们吃了没?”李瑶林问。 众人:“……” 他们怀疑岛主开便利店只是为了方便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 他们异口同声地回:“都吃了才过来的。” 贴完了海报,李瑶林从口袋里掏出十个红包,道:“那就好,今年是大家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给大家发个开门红包,希望好好干。” 企业上班、工厂开工的第一天给开门红包是岭南省的风俗习惯,虽然李瑶林连一份十五元的猪脚饭都舍不得吃,但给员工发福利还是很爽快的。 看到红包,众人精神一震,脸上瞬间挂上了灿烂的笑容:“谢谢老板!老板生意兴隆、客似云来!” …… 九点十五分,从宝仁港开出的首班船慢慢地停靠在了码头上,船上走下来二十多个钓客及十几个轻装简行的游客。 相较于游客们的悠闲,钓客们的身影反倒显得有些匆匆,他们径直来到售票厅,东张西望没看到里面有人,便喊了句:“没人卖票吗?” 站在旁边的售票员有些懵,道:“今天免费,明天开始才正式售票。” 钓客们“哦”了声,说:“看到宣传,还以为今天就开始卖票了。” “今天是建D100周年纪念日,可以免费进岛游玩呢!之后如果需要进岛,可以在售票窗口买票,也可以到自助售票机买票。”售票员介绍着她身侧的自动售票机。 钓客老黎问:“你们这儿就没有什么月票吗?” 每次过来买票多麻烦啊,他们宁愿花六百元买一张月票。 虽说这里开始收费后,会有一部分钓客不愿意再过来,可这儿的鱼获对他们的诱惑太大了。行舟岛闭岛的三天里,他们去别的鱼排钓鱼,最后才发现还是在岛上矶钓最爽。 登岛的船票加门票才七十元,——船票的票价已经从六十元降到了五十元,行舟岛的门票只需二十元。——饵料费用一般几十元。 运气不好,一天的鱼获能卖三四百元,净赚一两百元。运气好的话,能卖到五百多元,也就是一天净赚三百多元。 更别说那些运气爆棚的,甚至能钓上红石斑、大黄鱼等,可谓是钓一杆,吃一个月。 鱼排收费五十元,鱼获却连这边的一半都没有。 如何取舍,钓客们心里都有杆秤呢! 售票员微笑地回复:“暂时还没有推出月票哦!” “没有月票,那允许过夜总可以吧?”老黎又说。 他比较不满的一点是,正式运营后,行舟岛暂时不允许游客在岛上过夜,哪怕是露营也不行。原因之一是夜里岛上的员工都下班了,无法对露营人员的人身安全予以保证。 “等岛上的防护措施完善了,自然会放开过夜的限制。” 钓客们:“……” 算了,还是赶紧去抢钓位吧,去晚了只怕又没有好钓点了。 员工们正在接待游客的时候,李瑶林也接待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 “李总,恭喜啊!开张大吉!”方信华从客船上下来后,便一直打量着这座让他耳目一新的岛屿。 不得不说,这位新岛主真的让他看到了行舟岛不一样的未来。 曾经跟他合作的前岛主给他画了不少大饼,他给乾莱旅业注了资,就等着行舟岛开发后,靠船票大赚一笔呢! 结果呢?才开发了两年的时间,那家伙就撑不住,跑了!岛上的开发进度几乎为零,哪里像现在,从基础设施就能看出一切都在稳定有序地推进。 李瑶林迎了上去:“方总,谢谢了,您能过来这是我的荣幸。” 早在她入股乾莱旅业的时候就跟方信华见过面了,不过这次行舟岛正式运营,她没有请任何人、任何媒体来参加仪式。万一被熟人看到新闻,她也不知道要如何解释自己怎么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了坐拥市值三亿海岛的岛主。 没想到方信华不请自来,还让人带了两个开业花篮过来。 俩人寒暄了几句,方信华忽然问:“怎么不见于先生呢?” 于先生?俞先生?还是哪个yu? 李瑶林琢磨了下,寻思对方问的莫非是小人鱼? 毕竟跟方信华谈判航线的是小人鱼。 她从来没有问过小人鱼是如何跟对方谈判的,却没想到它原来还能化为人形,而且从称呼来看,小人鱼其实是一条雄鱼?不是说人鱼其实没有性别? 李瑶林很想拿出手机召唤小人鱼,但眼下显然不是撇下客人捧着手机玩的好时机,便含糊其辞、转移话题:“它在忙别的事。不如我带方总走一走?” “行,自从李总接手这里,重新开发后,我还没来过呢!听说很漂亮……”方信华的话还没说完,他便看到眼前有一群海鸥飞过。 陪同他过来采集宣传新闻的宣传人员急忙拍照,把二人跟海鸥同框的画面都拍了下来。 李瑶林见他停顿了,以为他被海鸥吓到了,便解释:“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出现的海鸥、海雕变多了,而且它们都不怎么怕人。” 方信华没吭声,因为他瞥了海岸一眼,赫然发现这里的海水清澈蔚蓝,能见度比几年前要高出不少。 见鬼,这里的环境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优美了?! 方信华忍不住问:“现在这里的海水能见度多少米?” 李瑶林看过APP上岛屿和海域的基本信息,道:“最清的地方至少有十米。” “以前才六米。”方信华脱口而出。 李瑶林笑了笑:“这说明我们治污的效果不错。” 方信华作为商人,想到的不是环保,而是商机,——前岛主跟他提过,这儿是个不错的开发潜水基地的好地方,只可惜当初还没到开发潜水项目这一步,对方就破产了。如今他能否承包一处,开发成潜水基地? 他想着还得回去找人研究一下这儿是否值得开潜水基地,就没有贸然地开口,生怕让李瑶林察觉到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