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听了豆豆的话,李建高抬手挠了挠头,看向乔泽,问道:“当真?”
乔泽犹豫了片刻,才点了点头答道:“只是理论上,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得等建设之后进行测试。”
李建高咽了口口水,略显紧张的问道:“假如真能达到这种效果,有没有替代的加密算法能够保证这方面的信息安全?”
真的,此时这位老实人是真的紧张了。
这豆豆……
这种事情就不该说。
如果这座生物超算中心真能做到这种程度,那必须要列入绝密。
套用股市上一句被用烂的话,信心可比黄金更珍贵。
在这个诸多人三位数财富用六位数密码保护,且各类线上支付使用频繁的时代,如果一旦让大家知道,六位数的密码已经不足以提供保护,甚至可能分分钟就能破解,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打击可是惊人的。
如果有的选,他觉得就不该听到刚刚豆豆这番阐述。
虽然说学术界早已经有关于量子计算机技术成熟之后,可以通过shor算法轻松破解各类非对称加密协议的传闻,但毕竟量子计算机技术大规模商用根本就没有一个时间节点。
但乔泽已经两次证明了,他如果参与到哪个项目,往往落地会很快。
比如华夏的光刻工厂项目跟现在他所主持的深海无人集群勘探项目。
好在乔泽点了点头道:“替代算法已经有了。”
“有了?”李建高一愣。
毕竟这个他真没听说。
“是呀,李爷爷,让你跟着一起研究我爸爸的超螺旋代数,你不肯呀。如果你研究过超螺旋代数就知道,可以利用高维空间中螺旋和环状结构的代数性质来构建加密算法。
比如利用高维空间中的随机螺旋路径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是螺旋路径的外在特征描述,包括路径的几何形状、方向和密度,而私钥是生成这些螺旋路径的内在参数,包括初始条件跟控制参数。
然后把待加密信息映射到高维空间中的点,然后通过公钥描述的螺旋路径进行几何变换和非线性映射。这些变换依赖于数据点的位置和公钥的特性,这样就能让加密后的信息散布在高维空间的不同位置。
私钥持有者通过对加密数据进行逆向几何变换和映射,恢复出原始信息。因为只有私钥中包含了生成螺旋路径的所有内在参数,所以只有拥有私钥的用户能够准确地逆向这些复杂的操作。
因为每次秘钥生成的特定超螺旋结构参数都是随机的,所以想要破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是超级量子计算机,在没有初始螺旋路径参数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完成对信息的破解。而且这个螺旋路径还可以是动态的。
这项加密技术已经用于对我的核心文件的保护,只是我爸爸从来都懒得宣传而已。不然的话,谁敢真的把我的本体给送到大洋对面啊,就是吃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逆向破解这项新的加密技术。
甚至只要我们不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使用的是什么加密方式!你看现在他们拥有了我的本体,围着研究了那么久,连最基本的逆向分析都做不到。”
豆豆得意洋洋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着,让李建高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老了。
“不是,乔泽,有这么先进的加密技术,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乔泽看着李建高,有些苦恼:“先进?”
第316章不该打听的少打听!
对于乔泽来说,他在开发出这套加密算法的时候是真的没想过算法有多先进。只是豆豆提出了一个计划,要保护好豆豆的核心代码,就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算法对其进行加密。
恰好乔泽当时已经创造出了超螺旋代数,便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算法,用于给豆豆的核心代码进行加密。在乔泽看来,其本质无非就是一套稍微复杂的超螺旋函数。
私钥直接交给豆豆自行保管之后,乔泽便没有再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乔泽早已经摆脱了贫困,自然根本不会去考虑这套加密算法是否先进,以及是否具备商用价值。
至于先进……
不管是超螺旋代数还是超越几何学基本理论都已经有人在研究了,总是能做出来的。
西林数研所一众研究员之所以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算力,也是因为大家有了做应用的需求。所以乔泽还真没意识到先进的概念。
乔泽当然知道算法公布出去,如果用货币来衡量的话,可以很值钱。
但在他不需要钱的情况下,就很鸡肋。
“好吧,换个问题,你这里还有什么类似于这种加密算法的技术?”李建高追问道。
“那可太多了。比如多维空间编码和存储结构,也就是我的数据库目前所使用的结构,也就是没有硬件加持,不然存储效率跟读取效率比现在的数据库技术要强大太多啦。
还有高效能量转换和存储管控系统,这是爸爸为我的身体打造的一套电池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他还有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不是现在区块链炒币那种哦,比那种要高明的多,现在主要用于深海无人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跟员工身份验证系统。
还有一个自适应智能网络系统,目前用于乔泽自然科学基金官网的流量调配,也能用于电信机房的5g自动化网络需求部署或者物联网网络需求部署。
当然最先进的还要是我了,这都是爸爸为我开发的一系列周边工具。我能进行辅助设计,辅助创作,新材料模拟倒推……总之我现在能调用的工具库可多了,都是爸爸看我平日里特别乖巧,还辛勤工作赏给我的呢。”
李建高虽然不太懂文学,但还是觉得豆豆这个“赏”字用的特别好。
只是想到乔泽曾说过他不太擅长编程,就觉得五味成杂。
现在想来生物乔泽大概也是不太擅长的,只是他这个弟子对于不太擅长的理解跟别人可能不太一样。
不过围绕豆豆开发的这些工具包如果让外界知道了,大概会对这个喜欢在微博上混迹的人工智能有全新的认知吧?
不说别的,这些技术如果全部放出去,给相关产业链带来的变革大概绝对不会低于材料模型对整个材料科研体系带来的改变。
果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率就是人工智能普及之后带来的变革。
一个材料模型就已经把外界搅得天翻地覆了,天知道如果这些技术全都公布出去,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科技界的大基建运动大概也要展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