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第235章捕头之位(上)
早先皇帝亲自筛选了捕头的继任名单交给伏修远,谁知后边出了一连串的事情牵扯到皇子皇女,又得到消息知晓那名单中的人也和他们暗地中有些许联系……
皇帝正在犹豫是否还要选人入奉公门的时候,伏修远恰好请求面圣。
他进门后先是请罪,称自己识人不清,这才让有心之人混入奉公门。
那鲁直意本就是皇帝派去,因此听见伏修远此言,忍不住便有几分心虚。
于是皇帝维持着自己的仁君做派,宽慰了伏修远几句。
伏修远连忙拜谢,大呼圣上英明。
趁着气氛和睦,提出奉公门向来独立于朝堂之外,门中之人皆是单独考试筛选而出。
而皇帝所选之人则是正常科举出身,同期不少,更别提还有恩师座师等牵扯,和奉公门最初设立目的相悖。
皇帝本就犹豫不决,听他此言条理清晰,又搬出了开国皇帝设立奉公门的初衷,只得答应这空缺依旧由奉公门中人补上,他不再插手。
……
火行捕头的逝去,让奉公门陷入短暂的伤痛过后。
却又因这捕头之位的空缺,点燃了许多一等捕快的斗志。
罗声消息灵通,打听到门主和总捕正在审核所有一等捕快的资历和他们所经手过的案卷,以此来审查他们谁人有继任火行捕头的资格。
他知晓的消息,不会隐瞒好友,早早就告知了言淡几人。
郑静安和于乐双今年刚入的奉公门,还算新人,这捕头之位空缺对她们的影响不大,因此只是听个热闹。
言淡便不同了,她一边忙着手中的事情,一边悄然留意着‘火行捕头争夺战’的发展情况。
这事看似和言淡这个二等捕快的关系不大,但只要是事关捕头之位的变动,便必定会影响到一等捕快的位置。
按常理来说,何捕头牺牲,首先想到有资格继承其位置的,一定最先想到他手下的两个一等捕快。
可门主和总捕商量之后,选择将所有一等捕快纳入选择范围。
这个结果一出,言淡便明了了,门主总捕很可能是对这两人不够满意。
其他一等中,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人选。
因此只好搞一场评选,矮个子里拔高个,挑个最好的也算能服众。
这种情况下,如若火行捕头出自于其他捕头手下的一等捕快,不仅只是一等捕快少了一位。
更是新任火行捕头上位之后,是否愿意继续带原火行捕头麾下的一等捕快。亦或是那新捕头愿意,石应隆和潘昊也不一定服他。
这样,便可能有两位一等需要重新选择捕头,加入竞争队伍中。
捕头的精力有限,除了水行姜捕头那种特殊情况,其他捕头手下这么多年了也均只选了两人,甚至还有个光杆司令。
如果多了两个一等需要分配,如包捕头和伏捕头这种‘好人’,极有可能不会拒绝,将人收下……
当然,以上皆是言淡的推测,还做不得数。
实际言淡帮着伏捕头处理了几个月的案卷文书,大多人都知晓她算是提前进入了伏捕头的麾下,只等资历足够便能升为一等。
只是她对于升职计划极为看重,因此忍不住未雨绸缪一番,已应对之后可能会产生的变化。
第236章捕头之位(下)
捕头之位的审核拖了几个月,终于在接近年底考评的时候有了进度。
在众多一等捕快中,最终是金行捕头包山华手下的梅遣仁夺得了第一。
梅遣仁如今年岁已接近四十,在一等捕快中年纪最长,他本以为自己已毫无擢升的可能。
谁知这次经过门主和总捕的审核,他不仅入奉公门的年限最长,且在一等中经手案件数量最多,再加上其武功和才智均可,并无明显短板。虽不算太过出众,但捕快中的人缘也是不错……
经过一番犹豫之后,最终选择了他。
大多捕快对这个结果并无不服。包括原火行捕头手下的潘昊与石应隆,也对接任的梅遣仁接受良好。
因此他们二人便打消了变动位置的打算,决定跟随新任的火行捕头。
梅遣仁对此结果十分开怀,不仅家中也单独摆了宴席,邀请了总捕和其他捕头庆祝此事。还包了附近的小酒楼,宴请所有捕快。
这日下了值,捕快们浩浩荡荡齐聚在酒楼大堂之中,整个厅内坐满了黑色捕快服,乌压压一片,让其他客人走到门口望上一眼便自动避开,跑堂怎么挽留都不行。
“这可如何是好啊!”跑堂的愁眉苦脸走进来,对着掌柜抱怨了一句,“他们这样……酒楼还怎么做生意?”
到底是害怕捕快们的威势,跑堂即使是不满也只敢小声嘀咕。
“别说了,做事仔细些……”掌柜拉着跑堂叮嘱了一句,提醒道:“你别看他们和和气气,看上去好说话就这么没大没小……京城中咱们普通百姓,可谁也得罪不起。”
“我知晓了……”
这厢两人悄声密谈,以为并不惹人注意。
谁知被眼观八方的捕快看在眼里,报给正得意的梅捕头知晓。
梅遣仁这才发觉自己高兴得太过,一时欠缺了思虑,差点影响了人家的生意。
怕老板有所损失,牵累奉公门的声名。自己这新官上任,需得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