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汴京生活日志 > 分卷阅读29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93(1 / 1)

丽姝出来的小伙伴个个年轻力壮,身体素质好,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状态,一行人在船上看不同的风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这趟旅程还算新奇愉快。 现在下船了,大家精神上还是亢奋的,并不如何疲惫。 沈丽姝见状拍板:“直接去店里,住的地方远吗?” “宿舍是在店铺定下来之后找的,很近,就在店后面的巷子里,不过从港口过去得走两柱香的时间,咱们要不要叫几辆车?” 沈大路忍不住提议道:“这些天坐得腰酸背痛,还是走路过去吧。” “是啊,两柱香也不是很远。” 沈丽姝:“好,我们走路,叫辆车把行李拉上就行。” 在她的提醒下,他们自己出差的行李倒是都比较精简,只是徐虎他们来扬州几个月,都没休假回去过,家里惦记得不行,准备了好多吃的穿的用的让他们捎上。 开口的都是长辈,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不好拒绝,于是这趟行李还是相当可观。 把自己当半个东道主的徐力遂招来车夫,三两句谈好价格,对方麻利的帮他们把行李扛上车就走,大家则一身轻松的跟在后面,边走还边听徐力介绍街道和各家名店,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扬州城的小郎君烧烤店,同样是一栋三层的小楼,屋后也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外头挂的灯笼牌匾、室内的装修格局,通通都跟总店一模一样,沈丽姝在外面仰头看着,恍惚间以为他们梦回汴京了。 不过随处可见的柳树,及时把她拉回了现实。 汴京城内有些地方也移植了柳树,但毕竟是少数,而扬州城内却是三五步就能见到一棵,都快成这座城市的标识了。 听到动静从店里出来的徐虎几人,没有错过他们一瞬间的失神,颇为自得的问:“怎么样,这店找得好吧?” “干得漂亮!”大家纷纷表示赞扬,扬州城的门店延续了他们一贯的风格。 沈丽姝也毫不吝啬赞赏,早知道一起创业的小伙伴能力不错,但还是触不及防被他们秀了一脸。 第153章 江南园林,私人会馆,她也好想拥有哦! 万事俱备就差开张, 沈丽姝南下除了带团队里的骨干,还有一个让徐虎他们意想不到的人——说书先生的儿子。 他们定期写给她的汇报信中,提到过扬州城市民的反馈很不错, 可能去汴京撸过串的没几个, 但竟然有不少人对他们有所耳闻,装修进程过半的时候就讨论开了, 徐虎几人发现以后, 便灵机一动请了些人去各大茶楼酒馆造势,讨论度瞬间飙升,一时间把他们家的名字传得沸沸扬扬。 那些托表示扬州百姓都很欢迎他们的到来, 尤其得知这是汴京以外的第一家, 立刻与有荣焉起来, 认为这是他们对扬州城最大的肯定, 因此就连普通人都准备开业的时候进店支持一下, 也见识见识京城百姓喜欢的吃食, 大不了吃完这顿一个月不下馆子。 普通人尚且这样想, 不差钱的只会更加趋之若鹜。 这个群众基础是非常好的, 徐虎依照经验, 提醒沈丽姝多带点人手,以免开业期间忙不过来。 但沈丽姝觉得来都来了,不顺势搞一波市场营销说不过去, 顾客这种生物多多益善,于是就把风靡京城的说书先生他儿子也捎上了。 这位先生在汴京的茶楼酒肆说了十几年故事,不温不火, 直到被沈丽姝挖掘出来, 一夜走红, 从此游走于汴京城的高门大户之间, 赚得盆满钵满,前来拜师的队伍能从汴京排到洛阳,但这位先生却深谙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陆续把几个分别在学算账、学写诉状的儿子们叫回家,还是跟他学说书比较有钱途。 被沈丽姝薅来的是他陈二郎,刚出师不久,还没什么名气。 她当然更想要经验更丰富的陈大郎,但陈先生不答应,看在她是提携自己的贵人面上,才和你勉强同意让老二跟她走一趟。 陈先生知道,他们东家年轻貌美的外表下,是商人特有的“无利不起早”本性,她把人带走,不把最后一丝价值榨干是不会放人回来的 能舍出一个老二已经是底线,老大是要继承衣钵的,实在不敢让东家带走。 知道自己被当成黑心煤老板的沈丽姝表示无奈,最后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陈二郎捎上,心想陈先生都做好了二儿子跟着她有去无回的准备,那她还真就黑心给他们看看! 她出大纲让写手完善的爽文流小说,又经过陈先生几年间不断的润色修改,剧情十分饱满跌宕、引人入胜,让汴京城的百姓每每听得如痴如醉,扬州城的百姓没道理不吃安利。 眼下局面很不错,可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 把陈二郎放到店里吸引顾客,沈丽姝才觉得这波是真稳了,安心坐等数钱。 他们一行人到扬州的第五天,小郎君扬州店盛大开业。 经过了开业前一波接一波、令扬州百姓眼花缭乱的宣传造势,开业当天又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彻底点燃了全城百姓的关注,大半市民纷纷涌向此处围观,造成了店门口人山人海的盛况,一如他们当年第一家门店在汴京开业。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他们当年一到开业时间,便有许多闻讯而来的老顾客迫不及待进店体验,从而带动了其他顾客的参与情绪,达成半个时辰内一座难求成就; 而扬州门店开业,迅速跑来围观的市民都没吃过他们家,一时竟不敢出这个头,都挤在门口观望讨论,人声鼎沸、热闹非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直到十几分钟后,以孙家为首代表到场,嗓门大的本地跑堂立在门口高声唱名—— “城南孙府送来一份贺礼,祝贺本店开门大吉!” “醉香楼东家送来一份贺礼,祝贺本店财源广进!” “城西王家送来一份贺礼……” “珍宝斋掌柜送来贺礼……” 带头祝贺的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引得吃瓜群众在下面惊呼,“孙家王家怎么也来了?” “这些人跟咱们不一样,人家有钱,肯定在汴京就尝过这家店的味道,现在才来得这样快。” “照这么说,这什么小郎君还真有些手艺在身上?” “可不,没点本事能开到咱们扬州来?” “已经进去好多人了,咱们也别老在门口杵着,晚了怕是没位置。” “有道理,走走走,趁着开业优惠咱也进去尝尝鲜。” 人群开始争先恐后涌进店里,以徐虎为首的小伙伴们严阵以待,各自领着手下成员在划分好的区域作业。 而新员工开始有些慌乱,很快也在他们的带领下进入工作状态,为顾客端茶递水,整个场面忙而不乱、乱中有序。 也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分片包干制,细致到每一层楼、每一张桌子,都有靠谱的小伙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