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边是科学的分析计算,后者尚未做到流程化规范化,但已经有了一点点这样的苗头。 而仅仅是这种初期的建立,就已经能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良多了! 于谨叹气:“张总真是给你们惯坏了啊!” 搁以前,别说这什么团队了,就连请大师来编排的费用都给不到位!一套节目滑两个赛季是基操,三个赛季和反复重启也不算什么。 丛澜:“嘿嘿嘿,这不是有机会了吗?要是没的话我还不抱怨呢!” 正是因为能“挑剔”了,所以丛澜才唠两句。 真到了于谨说的曾经,那她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丛澜双掌合十:“许愿我们张总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最后四个字,一半儿都能落在自己身上。 毕竟,张简方现在满心满眼都是花样滑冰,他心想事成了,不就等同整个花滑心想事成吗? 于谨也同样衷心祝愿着。 别的不提,他这些年来执教真的超省心!根本不用去跟谁勾心斗角,爽歪歪。 但对丛澜而言,靠山团队有了,却并不代表她能什么都不管,只等着收最后的成果。 以前也会找很厉害的专业人合作,一些还是姜意出面联系的,论起能力来,对方不一定比现在的团队差。 再则,之前合作过的几个老师这次也参与到了编曲队伍里来,连演奏方面的各种乐团名单都有丛澜合作过的。 可那跟现在还是不一样。 类比的话,大概就是以前得要学生自己去找外面的培训班老师补课,而现今则是,学校直接空降了一大批国内都排得上名头的精英教师,要什么有什么,学科全部拉满。 一想到背后有这么多人支撑,丛澜就头皮发麻。 不是害怕,而是按捺不住了! 这种配置还用愁自由滑曲子不好吗? 他们都已经磨出来短节目的了! 一个《茉莉花》,别的不提,编曲老师们绝对个个都能来上一段,对它的改编说不准还是他们曾经的某个作业呢! 丛澜快乐地搜资料,与《茉莉花》有关的,与科幻有关的,一堆堆的资料文档视频图片。 毕竟,思绪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固然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其实那是无数的积累在某一刻的爆发,所以才能有灵光一闪。 但只靠着这么一闪,走不远的。 丛澜很早之前就明白这个道理。 她不管做什么,都喜欢脚踏实地,安稳、牢靠,还能为以后垫底基础。 然后她就顺畅地,摸到了与《流浪地球》相关的航天产业。 幸运的是,2019年是星空灿烂的一年。 早在一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就成功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了。 丛澜不断补充资料的时候,还看到了关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新闻文稿。 空间站,这三个提起来就充满了科幻感的字,让丛澜很感兴趣。 六月份,海上航天发射成功。 好像航天这两年就没停下来过,也仿佛这六十多年来,从长征、东方红到神舟、天宫再到嫦娥,优雅别致的名字诉说着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一个个成就,铭刻的是人类对宇宙的向往。 科幻电影有什么用呢? 丛澜在网上看到了这类言论。 她也见到过,有人问花样滑冰有什么用呢?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能带来什么?遇到危险了还能让这群运动员出战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有人回答体育项目就是为了探究人体的极限,是一种拼搏精神的具象化。 被这个问题的提出者否定,说,没有意义,不如拿钱来给贫苦人民改善生活。 但怎么会没有意义呢? 航天,国家力量的象征,未来征途的起点,划时代的意义,新征程的先行者。 不是所有的所有最后都要落在“不如拿钱来给贫苦者”。 正是一些被认为没有意义的,反而是有深远含义的。 丛澜没去纠结,她看到了,那就这样吧,滑过去就是了。 她没有时间与人争执,也没精力去与人探讨哲学,当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极有可能就处于那样的环境里。 很难与一个饿得要死的人说,你得坚强,你得追求精神的独立。 他不需要,他就需要一碗饭。 因为处境不一样,否定对方并不能显得自己多么高大,但总有人会去帮助这样的人,也总有人会理解航天是有意义的,花滑是有意义的,体育项目也是有意义的。 意义,也是价值。 《茉莉花》的价值,在于民族,在于文化。 《行星发动机》的价值,在于文化,在于重工业。 丛澜喜欢这两者交织以后带来的震撼。 那是五千年的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最真挚的表达,遇到了新时代的机械产物后,相互碰撞,与不断蔓延开来的难以形容的发人深省。 除夕之夜听到了《难忘今宵》,会让人们动容,因为这是长久以来的习惯造就的反应。 那是回忆,是时间刻下的脉络。 《茉莉花》就是这样。 它自民间走来,进入了家家户户,从南方到北方再到大西北,无数人听过它也学着唱它。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历史透出来的文化价值。 大好河山,五千年的岁月,凝聚成为了这样一句简洁明了的坚韧不屈。 《茉莉花》的历史韵味太浓厚了,《行星发动机》的年岁又太小太小了。 可后者,是科幻,是未来,是新生活的展望之□□现出来的进步。 当民歌的温柔包容与坚硬浩大的科幻感碰撞在一起,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上升,它就是一种新的辉煌。 丛澜想要演绎这份辉煌。 衔接在去赛季的《皓月》之后,她觉得实在是太好了! 开探讨会的时候,丛澜摇头:“不是,不是这个。” 她要的不是一而再的激昂,止不住的科技震颤。 不是这么浅薄。 编曲师:“那是什么?” 丛澜要的是传统乐器加持之下,不丢失厚重历史感的《茉莉花》,也是融合了新时代的传承,向前不断迈进的《茉莉花》。 编曲师误以为落脚点是《行星发动机》,但丛澜告诉对方,不是,是《茉莉花》。 纵然没有明说,丛澜在演绎《皓月》时所挂念的是曾经那段伟人辈出的艰苦历史,而现今的自由滑又像是与其对话,一问一答,形成一整个回路。 不能听不到《茉莉花》,它要贯穿整个自由滑的旋律,也要让观众从曲子里就能听出来: 一个民族自古代一步步走来,经历了战争、分裂、统一,成为多民